田边种花,田埂留草,稻田里竖立着害虫诱捕桶……当前,正值单季晚稻拔节孕穗期,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南三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种满了“绿肥”。“这里是浙江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植保首席专家王国荣介绍,运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种植一季水稻可减施2至3次化学农药。
据了解,浙江省晚稻以优质高产品种为主,抗病性弱,加之害虫抗药性上升,给常规用药防治带来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该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运用生态防控新技术,重构稻田生态系统,不仅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更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
“如果稻田也有免疫系统,那么害虫的天敌便是抗体。”省植保检疫总站站长陆剑飞说,“以虫治虫”是绿色防控核心技术之一,即培育和利用寄生蜂等天敌代替农药消灭害虫。
如今,稻田周边种满了五颜六色的百日菊,田埂上还种植了芝麻、大豆等植物。“种花种草,这些都是为害虫天敌服务的。”王国荣介绍,秕谷草、茭白等是储蓄植物,可在水稻非生长季节,为寄生蜂等益虫提供替代食物和庇护场所,利于天敌种群增长,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而百日菊、芝麻则是益虫的“补品”,叫做蜜源植物,即为益虫提供花粉和花蜜,让它们寿命更长、寄生能力更强、繁殖得更多;田埂上种植的香根草,可引诱二化螟等害虫到草上产卵,幼虫在香根草上会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可有效降低田间害虫的种群数量和危害。
据了解,生态防控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体系,除了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抗性品种选择等预防性防治措施,生态防控得从源头做起。为了降低生态防控的成本,萧山区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并且对开展水稻统一病虫防治的区域给予每亩70元的补贴。
浙江省绿色防控示范区早稻和连作晚稻每季减少用药1至2次,单季晚稻减少用药2至3次,单位种植面积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农田害虫天敌数量增加1至3倍,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改善,农业病虫可持续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推进绿色防控的综合效应得到了彰显。(许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