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新设村的8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看到,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垠,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好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以前,我们这儿的田间道路低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到田里收割水稻只能靠人力扛出来。现在好了,通过去年冬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改善了生产设施,并通过发展稻田养鱼,效益也增加了,种地变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新设村党支部书记程小玲介绍说。
合面镇新设村是丘陵地形,田块不规则、道路高低不平,之前村民说起种田都很苦恼,尤其是田块大小不一,田埂占地较大,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不齐全,农业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全靠人力,收成要看天,粮食的产量也偏低。“因为机器进不来,稻田不规则根本不好干活,走在田埂上也容易摔倒。”说起以前种田,程小玲就直摇头,“田块零碎不整齐,投入成本大,一些小田块宁肯撂荒。”
2020年9月,新设村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并经过半年时间的建设,在今春完成了800亩稻田的综合改造。目前,项目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的改善,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原则,使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程小玲还告诉笔者,改造后的稻田地除了田形发生改变外,面积都有了增加。改造后的稻田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全覆盖,省时省力又省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种田的积极性。
尤其让村民高兴的是,今年高标准农田综合改造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又及时实施“稻鱼共生”项目,在项目区近800亩稻田免费投放了数十万尾鲫鱼等鱼苗,合面镇水产站也派出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科学指导,确保了“稻鱼共生”项目顺利实施。
据了解,“稻鱼共生”项目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水稻又养水产品,通过所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稻田的产出能力,进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收益率明显提升。
合面镇农技站负责人贺维也测算,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亩均降低生产成本约50元,亩均增收可达200元以上,成了村民眼中促增收的“聚宝盆”,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快了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周超文 文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