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吕文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一脉相承,因此很多器物都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和当时对世界的认识、生产力水平、时代审美等密切相关。“吃”是人类头等大事,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不同形制、不同功能的炊具,可见我们对“吃”从来都是讲究的。
火的出现,让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结束了吃生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用火来取暖、烤食物,烹饪离不开炉灶和容器。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除了应用于战争中冷兵器制造,也出现了一些烹饪用的金属容器。在山洞里随便用几块石头搭起灶台,这就是最原始的“厨房”了。
到了秦汉魏六朝时期,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并有了台灶,厨房已经初具雏形。到隋唐五代宋金元,瓷器餐具逐渐取代陶器和金属餐具。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形成了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和客人了。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
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由唐至宋代,高桌大椅的出现,促使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由分餐制变为会食制。这个时候,大家开始直接使用筷子,从盛放食物的器皿里面夹菜,送到自己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