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广州的学校食品是否安全?记者随之走访了市内部分中学和幼儿园的厨房,基于教育部门、市场监督部门等多个部门对学校厨房的明确要求,学校的厨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所有食品均要求“三证齐全”,并进一步体现“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膳食上”的公益性。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因此,为保障孩子们在学校能吃到安全、营养、可口的午餐,早在2019年3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就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出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等内容,为确保学生用餐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是,校园餐要让家长放心,孩子舒心,除了有规可循,最重要的还要看监督和执行。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需要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各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齐心协力才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任何一道防线失守,校园餐就可能变成问题餐。从国内近期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来看,不管是辽宁省海城市“挖”出从中小学生配餐中非法牟利的“黑色利益链”,还是河南封丘等地也出现中小学配餐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都是防线失守的结果。在海城的问题餐事件中,教育局的主管领导、校长和班主任等安全“守门人”均被回扣“撂倒”,几道防线形同虚设。而“家长委员会合议制”“校长局长陪餐制”等制度难以落实,也让监管失效。
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说难也不难,就是要层层压实责任,将各项制度执行到位。一是公开透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在公开透明上,校外订餐环节招投标,由市场本身来监管,可减少寻租空间,这也是最有力度、最可持续的监管。校内明厨亮灶,可以保证操作规范,干净卫生。在日常管理上,既要加强主管部门的突击抽查力度,也要落实好陪餐制度,并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充分发挥出家长和家委会的作用,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而记者随机走访的广州几所学校,校园食品安全表现良好,也正是将“每月开展一次飞行检查”、“明厨亮灶”100%覆盖、“全面落实学校集中用餐陪餐制度”等措施落到了实处。
落实到位,监管到位,好制度真正发挥出作用,方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