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郭怀军 凌惠衡) “作为一个原来并没有食堂的转型学校,是如何在新校区办一所高质量的学校食堂的?”带着这样的疑惑,近日,笔者一行来到了衡阳市第九中学实地探访,找寻衡阳市第九中学的“转型秘诀”。
衡阳市第九中学前身为民主人士何益平、李明智夫妇创办的平智中学,有着80年的办学历史。2018年8月,衡阳市第九中学涅槃重生,搬至近130亩新校区,从原来以走读生为主的片区学校摇身一变,迅速发展成衡阳初级中学的一面旗帜。
笔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秋,该校三个年级全部招满,共计56个班级,学生2900多名,教师近200位。如何保障3000多师生吃饭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成为学校当务之急。
打造新兴食堂 衡阳市第九中学四步走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校长蒋达观告诉笔者,为办好衡阳市第九中学的新食堂,打造新兴安全就餐中心,他决定从制度、管理、食材和执行四个层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全方位保障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首先,建章立制保规范。为解决经验不足问题,蒋达观多方打探,从其它学校“挖”来一位多年从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学校的食品安全搭建基础。与此同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学校食堂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并要求委员会成员一周一碰头,两星期召开一次专题会。
学校食堂就餐7号窗口 郭怀军 凌惠衡 摄
其次,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衡阳市第九中学不仅要对员工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做好尽职调查,还要对员工的身体状况、道德品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员工录用后,洗、切菜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培训同样也是必不可少。而对于掌勺的食堂大师傅,则通过厨艺大比拼,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做评委,提升他们的炒菜水平与技能。
学生整齐排队,等候就餐 郭怀军 凌惠衡 摄
再次,严把食材采购关。食材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衡阳市第九中学通过实施“规范食品采购、对进货渠道进行严格把关、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筛查”等举措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在三年转型期间,学校都很少发生供应方因食品质量问题而回收或退货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食堂为降低学生就餐成本而与供货商吵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场面在衡阳市第九中学也是屡见不鲜。
最后,各项举措执行到位。衡阳市第九中学严格落实各项食堂管理制度,由副校长陈梅芳牵头,不仅依照制度对员工进行着装、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还根据各项管理细则规范员工的日常操作流程,并对员工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和督导,实施绩效考核与评定,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监控监管双管齐下 “陪餐”成就“金招牌”
“对于学生来说,食堂是家庭和课堂的延伸,学生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在食堂里无形地展示出来。”出于这样的想法,蒋达观对学校学生的食堂就餐问题高度重视。
对于一些喜欢吃零食和不健康食品的学生,衡阳市第九中学的老师会轮流值班,对学生做好监督管理,就连校外购物也要及时登记。同时,蒋达观还建议家长不往学校送餐,让学生养成在学生食堂就餐并保持安全距离的就餐习惯。疫情期间,衡阳市第九中学专门在食堂加装了就餐隔板,对学校的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爱。为提升学校食堂饭菜质量,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营养健康又可口的饭菜,学校会鼓励学生对学校食堂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定期收集信息,对食堂菜谱进行改良。
学校还实行大套餐制,每周准备足足48个菜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菜品的套餐。同时为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学校每学期会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学生家长走进学校食堂,品尝饭菜,对食堂工作建言献策。
“陪餐”也是学校食堂的一项常规制度。值班领导、主管后勤的副校长每天都在食堂就餐。校长也会定期与学生一起就餐,在与学生就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作风。
从无到有,衡阳市第九中学全体师生的用心付出,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成果与收获。据悉,学校食堂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的肯定与认可,成为衡阳市学生食堂的典范,也始终保持着衡阳市A类食堂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