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糖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谈“糖”无须色变

2021-09-10 17:08来源:国际商报编辑:钟艳平
摘要:随着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增强,减糖正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人们无需妖魔化糖,更不用谈糖色变。

  

随着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增强,减糖正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应该如何看待减糖?如何看待饮品食品行业现在广泛应用的代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人类对甜味的喜好与生俱来。从营养学上来看,糖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而从食品加工业层面来看,糖的粘稠性等特性也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人们无需妖魔化糖,更不用谈糖色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糖的推荐上限是每人每天25~50克,最好低于25克。”

在陈君石看来,人们少量摄入糖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成为自己的第一负责人。“人们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摄入了过量糖分。消费者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摄入量,养成看成分表的习惯。”同时,陈君石呼吁,饮料企业也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想办法尽可能地把产品中的糖含量降下来”。

实际上,在食品饮品糖类来源中,占比靠前的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糖果、巧克力等甜品。“这些甜品虽含糖量很高,但人们通常不会吃太多。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糖摄入来源排名第一的是乳制品,达24%;其次是蛋糕、饼干等烘焙类食品,占比在20%左右;饮料贡献了17.7%,位列第三。”陈君石解释道,以乳制品为例,为了调解酸甜度,很多酸奶制品尤其是常温酸奶中的含糖量不亚于含糖碳酸饮料。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食品工业中,甜味剂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不少新兴品牌和产品都在主打健康低糖的产品中使用甜味剂。但也有不少人谈代糖色变。

“很多人认为甜味剂不安全。实际上,对于合规企业来说,每一种甜味剂能够使用在食品中就说明是已经经过国家卫健委批准的,无论是罗汉果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糖精、阿斯巴甜等添加剂,抑或是新兴的赤藓糖醇等较高档的甜味剂都是安全的。”陈君石说,国家还按照科学指导对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使用范围作出了规定,规范的生产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消费者无须担心安全问题。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研发的提升,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剂问世。饮品行业要发展,用甜味剂取代糖是一个趋势。当然,不会完全取代含糖饮料,而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陈君石说。(刘旭颖)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