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张健)外卖封签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加了一把“锁”,既给外卖消费者增加了一道安全保护,也是对外卖行业管理迈向精细化、科技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早在2017年,外卖封签就在国内多个地区以平台活动和商家以自发的形式出现,并且带动了有关标准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讨论与呼吁。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网上餐饮外卖业务迅速增长,对拉动餐饮行业复苏和方便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导致餐食质量问题频发、送餐过程“最后一公里”被污染等情况,也严重引发了消费者对餐饮外卖行业的担忧,进一步加速了规范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
今年3月1日,浙江省出台新规,要求外卖商家必须对配送食品进行封口,规定不按标准使用“外卖封签”的商家将会受到相应处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4月1日起,北京也正式实施《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成为第二个将“外卖封签”作为地方立法的城市。规范明确:供餐企业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外送食品打包应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外包装袋;外卖配送箱每日消毒应不少于一次;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通过网络餐饮服务供应的食品质量安全应与堂食保持一致等等。每一条都锁定到了消费者的“舌尖上”和心坎里。
封签好比火漆,是安全与信赖的象征,也是传统手段与信息手段双管齐下保障食品安全的有益尝试。在外卖配送环节增加封签,能够有效防止外送餐食外包装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降低配送过程中餐食被替换或污染等情况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如果在当前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与社会反馈再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如在封签上印制包含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二维码,实现“一餐一码”,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手段,将外卖管理纳入有关社会共治和智慧监管系统,对监管部门等有关人员实现制售可查、食材可追、加工可视、配送可控的目标,这样一来,既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可以为监管部门实现外卖餐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让外卖安全放心,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日常饮食安全和消费信心,也是餐饮市场有序成长、外卖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枚封签有效减少了配送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对食品造成污染的风险,把漏洞堵在了问题发生之前,也把安全送到了每个消费者手中,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