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张健)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资保障过了关,农业基础才能牢靠,农民群众才能心里安稳,祖国人民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近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202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危害农资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对各自领域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部署。政府有关各部门各单位共同行动,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部门协同,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农资打假要把握重点时机。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各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以对制假售假“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重拳出击,对假冒伪劣农资大清扫,能够有力震慑犯罪,彰显国家对农资制假、售假犯罪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也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农资造假多发犯罪特点,增强防范意识,从而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保障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农资打假工作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只有农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平稳,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资打假更要贯穿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种植已经不再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而是具备了短时间、高产量、高频率、多种类等等新的特点。为此,农资打假行动与日常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相应优化调整。比如,在对春耕进行重点关注的同时,延长监管时间线,全年持续开展巡查检查、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覆盖、精准打击;对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种养殖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管,重点打击;对聚焦种子、农药、肥料、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防止套牌生产、侵权假冒、非法添加、以次充好等违法犯罪的发生。此外,各有关部门,包括专家和媒体,也有必要引导农户建立质量管理意识,引导农户积极及时举报,科普宣传农资质量体系,帮助农民把好农资准入关口,学会农资质量鉴别,齐心协力保春耕,护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