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终岁尾,哈尔滨市呼兰区内多家食品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积极转型,告别原粮型的经营方向,向生产营养均衡型、保健型和口感更佳的食品迈进,研发生产健康理念下的功能型食品,同时销售模式也从线下为主变为线上为主,呼兰深加工食品香飘大江南北。
产销两旺
加班加点生产忙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呼兰区长岭乡的哈尔滨市兴利米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兴利米制品公司)生产车间。“现在都是订单式销售,当天生产的食品,第二天就发货。疫情防控优化后,物流畅通了,每天接到近两万个订单,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劲头很足。”公司总经理曹兴光说。
在长岭工业区内的哈尔滨市益民酱油厂(简称益民酱油厂)记者看到,包装生产线上的工人在紧张地工作,包装好的成品源源不断地出厂。益民酱油厂厂长赵志成笑着说,现在手里压货一万多单(箱)。企业近两年与网红合作,网上销量逐渐增多,为此新开设了一个包装车间,还增加了新产品,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双上涨。
记者走访呼兰区食品企业了解到,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目前都在有序恢复生产,增加用工量,快速提高产量,争抢年底和春节期间的消费市场。兴利米制品公司现在每天发出货物3万斤左右。今年截至11月底,公司已实现食品销售额3000多万元。哈尔滨哈秋司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哈秋司)也在陆续恢复生产,现在每天可以生产2000~3000斤传统红肠。
长岭乡区域办主任崔春阁告诉记者,长岭乡是呼兰区食品深加工企业集中的区域,有19家加工企业,目前都在紧张地加班加点,12月份将出现一个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做大做强
积极转型拓市场
当前,传统粮食初加工竞争进入红海,企业只有转向具有专利保护的健康食品的蓝海才有出路。这是食品消费升级后,食品企业得出的共识。
功能性食品和健康食品的研发成为企业发展瞄准的方向。当下,兴利米制品公司正在转型生产功能性食品,深度开发玉米食用方法。以前玉米只能粗粮粗吃,经过创新,现在玉米面可以与小麦面一样蒸馒头、包饺子。“具有高纤维低淀粉含量的玉米面,属于功能性健康食品,未来如果成为健康主食,市场将是巨大的。”曹兴光激动地说。
要在市场中站稳脚,创新必不可少。据了解,呼兰区食品企业与各农业、食品类的大学院所合作,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把企业作为基地,用以开发新型食品,新型食品既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需求,又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同时还要满足快餐的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兴利米制品公司当家产品“玉米糊”之所以畅销南北,一方面是粮食品种独特,另一方面是工艺和口感。目前,该公司已有实用新型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配方3个。为保持市场竞争力,该公司明年将与东北农业大学深入合作,研发更多新产品。
据赵志成介绍,为适应食品消费新趋势,目前,益民酱油厂主动在改变食品食用形式,以往整袋卖大酱,现在把大酱、葱姜蒜等通过适配做成料包,炒菜、炖菜、速食时直接下锅,既营养美味又方便快捷。
关于食品发展方向,呼兰区副区长贾玉国说,紧抓当今食品消费新趋势,利用所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呼兰区将打造“北方食谷”“中央厨房”。该区将挑选一批食品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如黑龙江省华阳农业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兴利米制品公司的玉米糊。同时引进如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大型食品企业,拉长产业链,做专业化、系统化开发;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强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把原生大豆、特色玉米等传统粮食做深做透,做出一批具有规模的大型食品头部企业。目前,全区已有30多家食品深加工企业;新签约10余家,明年将在呼兰开发区陆续落户投产。
双管齐下
网上销售接单网下体验购买
网红经济重塑营销模式。据曹兴光介绍,他们目前正在建第四个直播间,分别开展农村题材、工厂题材直播,现在有网上直播员15人。为促进销售,他们正积极培育自己的网红。
线上接单、线下体验购买,已成为食品销售的新形式。大型超市里的品尝体验、网上的体验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兴利米制品公司的销售网覆盖了全国3.6万个超市,但仍然不敌网红带货。“同样的超市数量,3年前后的变化巨大,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食品销售额还是增长了近一倍,增长量都在线上。”曹兴光告诉记者。
益民酱油厂的大酱采用传统工艺,因品质好两年前被某知名网红选中,提出改进包装后列入其带货销售目录。“现在,这名网红已经不再给我们带货,但这种销售模式形成了,我们也培养了自己的网红。过去销售全部是线下,现在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七成多。”赵志成说。
针对销售模式的变化,呼兰区政府也积极引导,促进网红培训,引进网红为企业带货,区长更是走进直播间变身网红带货。“我作为负责招商的副区长,为一些企业直播带货,既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及其需求,也能及时为企业做好服务和政策引领。”贾玉国告诉记者。(李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