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商超

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监管还需“升级”

2021-11-11 08:48:04来源:中国妇女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日前,临期食品市场火热。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晓猛表示,临期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全食品”的浪费行为,但临期食品仍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安全维度的监管,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期限界定,更有利的处罚措施。

  

近期,“临期食品”话题猝不及防地火了:“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话题阅读量破1亿、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而在200亿的市场背后,行业如何规范、临期食品的货源保障、保质期限等问题,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临期商品、折扣特卖”店悄然兴起,在各大购物商场、街边商铺甚至大型仓库附近,临期特卖呈连锁化、品牌化扩张,吸引大众关注。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大兴区一家临期特卖仓库,首先看见折扣力度较大,也就是据保质期1~3个月的食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沙琪玛原价14.8元一袋,折后9.9元买一送一,一杯奶茶1.3元,方便面0.9元一桶,均是正价商品的一到二折。

即使非临期商品,在特卖店中价格优势也十分明显,普通散装德芙巧克力原价9.9元,折后7.9元,达亦多桃汁和乐可芬椰汁等进口饮料酒水,均低于旗舰店价格15%~30%,在清洁用品区,颇受欢迎的威露士洗手液售价仅8.8元,也低于商超和线上价格。

临期特卖“利好”食品零售经济

临期食品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临期特卖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食品零售模式,一般有两种经营类型,一是主打临期食品,直营方或代理商根据食品库存或货物流位置,就近开店,以“仓储特卖”形式囤积货源,大规模售卖;二是主打品牌特卖,许多和超市同款的商品,会低至八到五折,临期食品只占一部分。

一直以来,临期食品以低价的促销方式清仓是常规手法,但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供应一体趋势,是近年来才有的“萌芽”。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晓猛认为,临期商品热销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疫情导致的产品积压,库存压力较大,导致食品全球供应链受阻。“一般商场是有入库日期限制的,很多产品超过三分之一的保质期就不得上架,其实这些食品仍处于保质期限的中前期。”

她认为,临期特卖有效解决了当前的供销困境,一方面避免了仍属于“安全食品”的浪费,杜绝了这些食品通过其他供应渠道,再返厂加工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临期特卖种类丰富、多元,资源聚集优势显著,打破了单一的商超垄断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利好中低端消费人群。“根据1%的库存沉淀计算,我国的临期商品呈百亿规模,临期食品营销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半成品食材的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其流入餐饮业等灰色供应链。”

同时,线上渠道的开发,也在加速临期商品分销。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现,临期食品批发业务火爆,许多大众认可度较高的零食,如糕点、膨化食品、卤制食品销量均在两三千以上。许多中间商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以及各类临期App发布货源消息,以寻找下家。据统计,微博上临期食品热门话题阅读量已经突破1亿;在B站上搜索临期食品,关于开箱的视频播放量在15万以上;小红书上关于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有将近1500篇……

线上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临期食品销量好,甚至超过正期商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年轻群体的追捧。“因为价格低廉,年轻人往往会打包购买,囤积很多零食。”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到临期食品超市或线上选购临期食品,已成为中青年的消费热点。

临期食品更需防“变质”

在临期食品热销的同时,也出现了包装不合格、货源不明、以次充好等问题。记者了解到,很多临期食品清单不仅包括知名品牌产品,更有网红爆品、进口商品、电商尾货和小作坊产品,有购买经验的网友坦言,如果是有大商超背书的品牌食品,购买比较放心,但有些临期食品店内的“山寨”产品,属于小作坊生产,食品包装粗糙,口感较差,产品生产的合规合法性也存疑。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三四线品牌无法进驻商超,线上品牌识别度低也难以增加销量,而利用临期特卖的方式,效果不错。“中间商在临期特卖中赚两头差价,以极低的价格从厂商大量囤货,再薄利多销,利润有时比一般的食品批发还要高,这也给很多小厂商开辟了新的销路。”

记者发现,在临期食品店,出现了很多三四线品牌食品,这类品牌在一般商场和专卖店难以见到,很多消费者表示“不熟悉,没见过”,就是否会购买这些产品?消费者表态不一,主要看产品口碑和口感需求而定。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国家注册营养(技)师刘璐认为,对于一些产品来源不明,包装有缺损的临期食品,消费者应慎重考虑。“像低温冷藏食品,一旦脱离了低温环境,有提前过期的可能,很容易滋生细菌;而一些进口食品,包装分量较大,如坚果类,油脂含量比较丰富,如果包装缺损,过氧化值易超标,产生哈喇味,也不宜食用。”

她建议,在不清楚临期食品是否合规安全的情况下,消费者最好不买或者少买,不要因为价格低廉而抢购。“因为每种食物的差异性较大,消费者只有了解了食品的属性才能做出理性判断,总的原则是购买品牌类,可溯源可查真伪,保质期较长,可以常温保存、在期限内变质可能性较小的食品类型。”

临期食品行业如何良性发展?

“目前,临期食品行业处于上行风口,大量资金和消费支持涌现,但要保持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仍需关注几点问题。首先是消费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临期特卖和欧美市场的大促销、折扣季是有区别的,许多中老年人认为临期食品口感不佳,营养流失,购买意愿并不大,而年轻群体则偏重零食饮品,对粮油、主食及营养品的消费比重偏低,不利于带动临期食品的全业态拓展。”杨晓猛认为。

刘璐指出,大众需要改变对“临期食品”的偏见,快要过期的食品,只要按要求保存,包装无损就是安全食品,可以放心购买,口感也不会有过大的差异。从营养上看,长期保存会引起一些维生素的损失,但是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临近过期30天和50天的营养并没有太大差别。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的监管仍属于“正常食品”监管范畴,没有单独监管归类,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制定中。但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临期食品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安全维度的监管,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期限界定,更有利的处罚措施,并且积极发挥第三方协会净化市场,共享信息、资源的作用,强化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构建监管、协会、企业三方食品安全体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杨晓猛说。(徐阳晨)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