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常监管产生的检查结果、处罚情况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市场主体划分风险和信用等级——11月16日,记者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看到,一种以“互联网+监管”为特征的精准监管新模式初步形成。
按照信用等级分级分类监管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东湖高新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企业登记注册量位居武汉市第一。面对该情况,传统监管方式难以适应。”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网络信用监管科科长吴波介绍,该局将日常监管产生的信息汇集到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比对,将辖区企业分为四类信用等级,分别是守信(A类)企业、信用一般(B类)企业、失信(C类)企业和严重失信(D类)企业。
四类信用等级对应四类风险等级。对风险较低的,降低检查频次和比例,减少对其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风险一般的,按照常规要求依法监管;对风险较高的,提高检查频次和比例,依法依规进行严管。
在不久前结束的一次2021年度不定向“双随机”抽查中,该局按照风险等级,从辖区企业中分类随机抽取了1116户企业,按照16个抽查事项逐一进行全覆盖式“体检”。
吴波说,在“双随机”抽查中,监管人员一次性告知被检查企业需要整改的内容和时限,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
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这种精准抽查方式既能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监管效果,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根据企业类型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吴波说,分级监管抽查的结果,通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网、“信用光谷”网站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多个渠道,及时对外公示,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探索实行信用分级监管的基础上,该局还将结合光谷产业发展需求,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对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建立专业信用分级监管模型和各类企业风险预警模型,力求让信用分级监管更加简约高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信用监管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形成“守信经营”良好风尚。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重点监管领域弘扬诚信理念,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诚信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加大违法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公众加强对企业的社会监督。(王成龙 杨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