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果蔬

江西赣州信丰县打造设施蔬菜强县

2021-05-12 11:09:52来源:农民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切实克服蔬菜露天种植时所需考虑的天气、季节等问题,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设施蔬菜强县。

  

今年“五一”,赖昌青过了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他是江西赣州市信丰县惠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经管着500多亩菜地。公司基地的螺丝椒、黄瓜大规模上市了,刚完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的备案,就接到大湾区的3个订单,发出去20多吨菜。

立足毗邻大湾区沿海市场、生态气候条件好等优势,赣州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信丰县作为赣州6个蔬菜产业重点县之一,按照“扩规模、育龙头、补链条、创品牌、强营销”的发展思路,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由传统的露天蔬菜优势区向设施蔬菜强县转型。2020年,信丰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值18亿元,成为继脐橙之后,又一个富民的农业主导产业。

找到设施蔬菜的主攻方向

山上脐橙接云碧,山下蔬菜连栋鲜,一条大路通往信丰县大塘埠镇万星村。这个蔬菜专业村在全赣南都出了名。

“我们的设施蔬菜集中连片,生产条件好,管理规范。”万星村支部书记赖华鹏介绍,全村蔬菜基地面积有2000亩,其中一半是设施蔬菜,有3家公司在此发展。村里成立了绿盈盈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着100多亩大棚。

几年前,这片地还处于“用一半、荒一半”的状态。因为没有机耕道、缺乏灌溉条件,种菜“靠天”,产量不稳定。加上扎堆上市,效益更上不去。

其实,包括万星村在内,信丰县的露天蔬菜曾经辉煌过。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信丰萝卜面积常年稳定3万亩以上,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辣椒种植常年在2万亩以上,因为上市早,很受湖南、湖北市场欢迎。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露天蔬菜生产优势开始弱化。

要错开上市期,提高生产效益,发展设施蔬菜是产业大势。取材便利、造价低的竹木结构单体棚曾快速发展,但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而止步。后来,不同的建设主体尝试过冬暖棚、玻璃棚等,都因造价高,难以推广。

针对棚型不适应本地环境、基地布局不合理等产业发展难题,信丰县2018年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调整政策、改良棚型、改善生产条件,开发了经济适用的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大棚,探索出越冬辣椒套早春苦瓜、早春辣椒套种苦瓜或丝瓜等高产高效套种模式。

万星村迎来了产业发展契机,在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基础上,村集体将流转后的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发展连片设施蔬菜生产。赖华鹏说,建一个顶部竖式通风连栋大棚通常要3.8万元,政府补贴2万元,农民自付1.8万元。建一亩棚,政府还给予不高于2.5万元的贷款授信,3年贴息,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资金压力。

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主营脐橙业务的信丰惠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涉足设施蔬菜生产,通过流转土地,在大塘埠镇自建了380多亩大棚。2020年蔬菜产值1500万元,约占公司总产值的35%。

在政策引导下,信丰县实现了设施蔬菜从无到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截至2020年,全县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76个共2.3万亩。

抓住职业菜农这个根本

蔬菜种植用工需求较大,而毗邻“珠三角”的信丰县又是个劳动力输出大县,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信丰县把选优培强职业菜农作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发挥信息、市场、技术等优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合作社抓好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市场销售等工作,统购统销;菜农专心抓好生产环节,精细化管理。

赖昌青坦言,公司2017年菜季亏损了60万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司自己种,雇工熟练程度不高,费工”。企业要从示范种植向全方位服务转变,把种植环节交给职业菜农。为此,他们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聚集了当地的12个种菜能手,带着30多个贫困户共同发展。“一开始我们从外地请技术员,后来政府出资,提供技术指导,培训菜农。”

一方面,信丰县积极招引市外职业菜农,瞄准外省蔬菜主产区,落实生产扶持、生活保障、子女教育、就业、落户等方面优惠政策,引进专业从事蔬菜种植5年以上的家庭式市外职业菜农。通过传帮带方式,提高本地菜农种植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本地职业菜农。从村干部、能人大户、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返乡创业人员中严格筛选职业菜农“苗子”,实施了首批5000名新型职业菜农选培计划和100名新型职业菜农带头人培扶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蔬菜产业主力军。

在此基础上,落实“每300亩地配备一名基地技术指导员”的要求,强化日常指导。充分发挥山东专家顾问团和本地技术服务团的作用,采取“以师带徒”“田间课堂”等接地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农培训。

近年来,信丰县已发展职业菜农3200户,引进市外职业菜农48户。赖华鹏告诉记者,绿盈盈合作社的大棚就是由村里的职业菜农经营;基地其他公司的大棚里,有10多名返乡创业人员在从事生产。

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赖昌青今年“五一”假期的劳动跟往年有些不同:早上6∶30,组织基地的工人摘菜;中午前,把菜运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预冷、打包;下午5∶30左右,冷链车发车;凌晨前,这些菜就会送进广州或者深圳的某个市场。

“以前,我们蔬菜的销售半径主要在赣州,摘了就在田头或者批发市场卖了。对接上了大湾区的市场,走出去,就得考虑预冷、货物周转和物流。”为此,“惠洋”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投用后的首个签约客户。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意味着要对标,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标准,更在于产业的发展水平。

围绕蔬菜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信丰县充分借助国企优势,针对种苗、技术、物资、销售等短板,规划建设了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现代化育苗中心。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由江西省供销集团投资建设,集检验、检疫、通关、信息化为一体,具备加工配送、电子商务、质量检测服务、海关验放服务、冷链物流等多功能,旨在加强“赣—粤港澳大湾区”两地经贸合作,推动江西农产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项目则是由信丰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规划了大棚钢材加工厂、薄膜厂、滴灌带厂以及农资仓储配送、农机展销等。全部建成后,将填补江西省内蔬菜全产业链空白。

对接大湾区市场,还意味着发展思路的对接。该县在日前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期间,同期举办了农业产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参会嘉宾就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赖华鹏已经感受到了对接带来的变化——最近几个月外地客商明显多了,来参观的人也多了:“我们只要把质量关把好,销售不是问题。我们不能只是把蔬菜当成产品卖,还要做成礼品,一橙一菜,走农旅结合、生态观光的路子。”(房宁)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