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紫薇镇慕龙坝区的食用菌基地里,一排排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黑木耳,数十名群众正在忙着采摘,整个基地一片忙碌。
“今天在坝区采摘的工人有74人,可以采摘鲜木耳7500公斤。自正月初四开工以来,估计5月中旬才能采摘完。”慕龙坝区菇农晋成帮说。
为保障采摘效益,在黑木耳采摘期间,印江食用菌专班的技术员们每天都会到基地进行采摘指导。
“符合5至7厘米的黑木耳才可以采摘。在之后称秤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都要剔除。”印江自治县食用菌专班技术组副组长任彬介绍。
慕龙坝区这边忙着采摘,另一边的木黄镇则忙着用新的方式晾晒黑耳。
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燕子岩食用菌基地的26个晾晒棚内,不同于与以往将木耳铺在地上晾晒,工人们用晾晒棚进行晾晒。这不仅保证了木耳的品质,还提高了效益。自春节后开采以来,该基地已完成300吨鲜木耳晾晒。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围绕“2+N”产业布局和食用菌“一园三带多点”产业规划,全力推动“千户万菇”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东线黑木耳产业示范带,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菇农”联动发展新格局,充分调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的积极性。
作为龙头企业的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在每个食用菌基地都派出一至两名技术员专门负责基地管理和指导。
“我们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整地、排田、浇水、病虫害预防、采摘、晾晒等。”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文昌食用菌基地技术员李建富说。
目前,印江自治县投产的菌棒企业(合作社)有20家,种植基地共37个,参与发展的专业菇农有460户,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带动了更多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现在已完成春季种植4600万棒,可实现产量2.1万吨,产值1.6亿元。食用菌产业已带动64个村1800余村民就近就业。”印江自治县食用菌专班技术组副组长任彬说。(吴思杰 梅亚军 魏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