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容颜易老,是你茶喝得太少”。频爆金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仲华又获重磅荣誉。日前,在湖南省“两优一先”表彰中,刘仲华被授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对待学生,刘仲华是一名不厌其烦、答疑解惑的普通教师;对待科研,他又是一名披荆斩棘、永不止步的勇猛战士。他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彰显了优秀共产党员怎样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仲华。
对学生有问必答,搞科研很拼
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有关茶学的教材《制茶学》已经落伍,无法适应茶学研究和产业发展。1989年,刘仲华参与了茶学新版教材的编写。
为了不影响教材编写进度,刘仲华充分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有时甚至是晚上8点进实验室,早上8点才出来。最终提前把新版教材编写出来,这本名为《茶叶加工学》的教材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黑茶加工理论的经典。
诲人不倦,科研很拼,是刘仲华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
“平常学生给我发邮件和微信咨询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不管多忙,即使到了凌晨两三点,我都会一一回复。”刘仲华说,对学生,他一定会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困必帮。
从搞科研起,刘仲华便没睡过午觉,基本每天凌晨2点左右睡,早上7点以前一定起来。暑假、寒假、“五一”“十一”等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是刘仲华的科研“黄金周”。
2012年,在黑茶科技攻关的关键时刻,因为过度劳累,刘仲华突发脑梗塞,紧急入院治疗。住院康复期间,医生严令必须全休,确保充足睡眠。刘仲华却带着脑血管瘤隐患继续工作,在病床上做PPT、准备报告资料、远程指导科研……
正在为学生上课。
拒绝洋企高薪诱惑,致力科研成果“顶天立地”
一路走来,不论是海外的高薪聘请,还是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十分优厚待遇的特别邀约,刘仲华都一一婉拒了,依然留在培养他成长的湖南农业大学。
1997年,刘仲华在湖南农业大学任职时的月薪是3000元。当时,世界级名企联合利华向他抛来橄榄枝,以年薪10万英镑的优厚条件聘他去当高级研究员。
当时1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5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刘仲华如果去联合利华工作,月薪能超过12万元人民币,是他在国内高校任职的40倍。干几年后,他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样一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却被刘仲华放弃了。他认为,去了国外拿了高薪,顶多是个高级打工仔。但在国内,有很多东西是钱代替不了的。比如,有凝聚力的团队,学校给予的温暖,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
更重要的是,留在农大的刘仲华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惠及广大茶农,让他们的辛苦得到应有回报。同时培养更多的茶学优秀人才,让中国从茶叶大国变成茶叶强国,让中国茶香遍全世界。
显然,现在刘仲华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在茶学研究上的科研成果,并非是难以用于实际的高深理论,而是能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接地气的创新。这样保证科研成果既可以“顶天”,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又可以“立地”,解决产业实际问题。
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一名园丁,刘仲华培育出了大量高质量人才。
30多年来,他指导硕士48名、博士28名、博士后12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为茶叶科学和茶叶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有力助推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发达国家变成领跑国际同行。在中国茶学教育与科技发展史上,他和他的团队至今仍保持着若干项第一或唯一的记录。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刘仲华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把成果转化于产业中,帮助茶民脱贫致富。由他主导构建的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现代黑茶生产加工体系,把安化黑茶由默默无闻的灰姑娘变为名满天下的金凤凰。
湖南黑茶产业从2009年的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0多亿元,安化县茶业税收从200多万元增长到3亿多元,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带动30多万茶农脱贫致富,茶农户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
搞科研不图名,但刘仲华已有了满身荣誉。
30多年来,刘仲华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首届湖南省十大创新奖及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其个人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吴公然 陈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