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刘园)“作为上海农产品外延生产基地,越是疫情期间越要确保安全。”近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西兰花小镇所在地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县农业农村局周建斌副局长和安监科长张新华等一行4人,结合农村疫情防控督查再次来到如东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东百姓家庭农场、南通绿海冷冻有限公司等单位,对西兰花基地内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记载、上市产品检测、达标合格证的出具等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在如东县现代农业园区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一幅包括15个镇(区、街道)农产品监控图上,红、橙、黄、绿四种农产品监管类型以及相关最新检测数据赫然在目,数字化、差别化、智能化精准监管,有效提升了该县农产品精准监管水平。
以三千户规模主体入网为契机,如东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高标准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分类施策、精准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水平。据悉,该县将芹菜、韭菜、豇豆和供沪蔬菜、水果、畜禽及水产基地列入红色监管区域,实施重点监管,每月一查;将禽蛋养殖主体、农产品市外销售和近年来检查发现问题的主体列入橙色监管区域,实施强化监管,每季一查;将在县内种植(养殖)并上市销售的主体列入黄色监管区域,实施例行监管,每半年一查;将县内实行稻麦轮作的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列入绿色监管区域,实施常规监管,每年一查。
根据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并结合全县的种植、养殖实际,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方式。该县结合下发的整治方案,动员各镇(区、街道)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韭菜、豇豆、芹菜等15个重点品种种植、养殖情况调查,摸清重点品种的种植、养殖面积、产量及产品上市等情况。建立健全数据档案。要求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镇(区、街道)在重点品种种植集中地区选择3个规模化种植的生产基地(生产者),建立监测点,定期调度生产信息、病虫害发生、农药使用等情况,为推进科学精准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一品一策,过程化管控。一是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强化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管理,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查,严查违规添加农药隐性成分行为。开展农兽药经营网络清理专项行动,加大对利用互联网经营限制使用农药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禁止使用农药、无证生产经营农药、超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不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实名制购买、不落实农药购销台账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严管严控,推进源头治理。二是加强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以健身栽培、清洁田园、绿色防控、兽药减抗等为主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不科学用药现象。积极推广抗病虫性好的优良品种,培育或购买无病虫苗。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减轻连作障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增施腐熟有机肥或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和控制土传病害。加强田园清洁,减少病源基数。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及生物农药,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均匀喷雾。严格遵循农兽药安全间隔期。
此外,加强质量安全监测与问题查处。加大对规模生产主体的日常巡查检查,对具有用药安全隐患及经常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生产主体实行重点监管。针对“三前”环节,在产品上市高峰期加密监督抽查,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对不同种植模式分季度进行风险评估,强化分析研判,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依法处置。对使用禁用农兽药、超范围使用农兽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涉嫌犯罪的,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县农业农村局周建斌副局长表示:“通过近两年实施“红橙黄绿”精准监管,实现了“三个明显提升”,即:生产主体巡查覆盖率明显提升,规模主体巡查率达100%;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明显提升,各类产品抽检合格率从前几年98.5%上升至去年的99.2%;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处置率明显提升,仅2021年全年共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和工作提醒函3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