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健康

江苏宜兴:科技助力粮食生产高品质发展

2022-05-10 09:58:10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包阳
摘要:现代化农业技术让宜兴市的稻米产业走向了智能化、品质化的道路,形成了优质稻米产业的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4月25日,记者走进“味稻小镇”——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隶属于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职业农民”,正在智能化育秧场内不停地忙碌着。

江苏,以“鱼米之乡”名动天下,宜兴更是优质稻米的核心产区之一。如何加速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让稻米产业走向绿色优质、高产高效,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成了一道时代的必答题。

答对这道题,首先要知道稻米产业现代化的三个关键因素:良种、农艺和农机。在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看来,种质资源的贡献至为重要。“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粮食生产上的重要基础。”

千挑万选后,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苏南地区的优质品种“南粳46”进入了宜兴人的视线。作为无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多级政府的支持下,首次成功建起“南粳46”优质水稻的标准化育秧场,较好地解决了种子来源和育种技术等问题。

有了良种,问题却接踵而至。该公司负责人曹国群告诉记者,首个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因素,就是育秧。壮秧秧短杆粗、根系发达、没有病斑、生长整齐。因此,壮秧培育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我们从育秧盘的备土、晒土、轧土,到水泥硬质育秧场地的清理、平整、围护,再到育秧田块的开沟做垄、碎土压实、床土准备、稻种筛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不出问题。”曹国群说。

为了尽快发挥出良种的潜力,金裕穗农业还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关键技术培训,改造提升水稻标准化育秧场等,将为1万多亩大田提供“南粳46”优质水稻秧苗,推动上游延伸杨巷镇优质稻米产业链,促进农户种粮增收。

与传统种质方式相比,现代化作业需要技巧度、熟练度更高的“职业农民”。宜兴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兴山多水多,本就面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用工等诸多挑战。近年来,宜兴克服种种困难,引导农业生产企业转观念、变方式,多措并举培育“职业农民”,通过产教融合,加速优质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建立起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现代高效智能农业生产体系。

如今,宜兴市有一批像金裕穗农业公司运用新技术、新渠道来培育优质秧苗的农业综合服务体,有效解决了育秧技术和优质种子来源问题,节省了种粮成本开支,为全市夏种和秋粮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们要推进暗化室育秧功能的完善升级、秧田灌水物联网喷淋设施的更新提升,以及进行育秧田块道路功能的优化改善工作。”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国群说。

在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合作社开始利用“良种+农机+农艺”进行稻米生产,江苏耕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季春平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合作社不但建立了高品质的育秧场,更组织完善提升“工厂化多层育秧”技术。采取此技术,12亩大棚培育的秧苗,就能保障9600亩大田的秧苗需求。

季春平介绍,以往大田育秧需要18—20天,其中在揭去秧苗上覆盖的无纺布后的12天内,平均需用3次药。而“工厂化多层育秧”因为在大棚里,病虫害少,只要移栽前预防性施用一次移栽药就可以了,直接省了两次药的费用。

在季春平看来,这些秧苗因为在大棚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秧苗粗壮整齐质量好,无疑为增产增收创造了前提条件。

现代化农业技术让宜兴市的稻米产业走向了智能化、品质化的道路,以杨巷镇“杨巷大米”为代表的一批品牌,利用“技术+资本”的嫁接开始走向全国,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优质稻米产业的正向循环。

“现代农业企业示范与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正有效地推动着全市粮食生产高品质发展。目前,宜兴市有水稻面积35万亩左右。其中南粳系列高产田块的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以上。”宜兴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国忠 王舟)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