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志刚)近日,以“新力量 新机制 新格局”为主题的“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是“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市场监管总局部委主题日活动之一。论坛期间,主办方发布了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大案例,举办了主题为“推动健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的“食安共治大家谈”圆桌论坛。同期启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案例寻访征集活动。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作主旨发言。福建厦门、山东日照、广东中山、江苏南京浦口区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案例介绍了相关工作经验。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点评交流并作主旨发言。华熙生物、美团等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中国工商出版社坚持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案例征集活动,其中食品安全领域案例占比超过40%。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探索交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思路和方法。
论坛开幕式上,陈君石院士作题为《凝聚多元力量,“共治”实现“共享”》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长期保持稳中向好发展趋势,要进一步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理念,加强标准法律制修订工作,推动政府、专家、食品行业、媒体、广大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各司其职,持续加强社会共治,推动食品安全水平再上台阶。陈君石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当前,我国食品全产业链条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结构相对落后,要持续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理念,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上下游产业中的带动示范作用,逐步引导食品全产业链条生产经营规范化,以市场竞争激发产业升级动力,从而提升食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基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共同目标,科学家、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团体的职责分别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只有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持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和社会共治,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在新格局议题环节,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食药安全协调与督查处处长刘伟程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大案例发布激活社会共治力量 锻造“食安卫士”品牌》为题,介绍了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问需于民,提升食安工作的精准;坚持聚焦重点,同向发力,提升社会共治参与度;坚持引领带动,走深走实,提升群众食安满意度的有益实践。山东省日照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佃虎以《“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共治理念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题,介绍了日照市近年来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领,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核心,构建三方共治主体体系、搭建三维共治平台体系、建立三网叠加基层监管网格等“三个三”食品安全基层共治机制,创新基层食品安全开放治理体系,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进行点评并作《多元力量协同助推食安共治新格局建立》主旨发言。胡颖廉表示,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社会共治从最早提出到现在,已经有近15年的历程,但从实践经验看,真正起效的真招、实招、管用招仍旧比较少。当前,食品安全风险较为分散、监管难度有所增加,食品安全工作要强化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用户导向,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关注不合格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发挥好第三方专业机构和队伍的作用,在着力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有效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既要管出秩序,又要放出活力。要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从监管部门的“做所写”向全社会的“做所需”转变,让监管者和监管对象的关系从“猫鼠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变,让监管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从更深层次上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在新机制议题环节,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吴剑凡以《依托“食安责任险” 构建“食安赢”共治体系》为题,介绍了中山市通过食安赢项目建设,从各个维度、各个层面减少政府监管成本以及企业营运管理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产销平台、广告公司、法律公司等多方面共同参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有关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军进行点评并作题为《社会共治格局下让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落地生根》的主旨发言。冯军表示,中山市把金融保险行业引入到了社会共治层面,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更加立体的共治体系,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共治案例。推动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要注重多元主体的协同,落实每个主体的责任,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质量提升,做好品牌推广,用好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形成强大的合力,最终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食品安全共治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进行点评并作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刘鹏认为,推行食品安全保险面临着信息高度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等诸多挑战,中山的案例,让所有相关主体找到了监管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给食品安全责任险从引导型走向自驱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未来发展的趋势。推行食品安全责任险,要做好制度保障,继续保持充分激励的力度;要注重安全优先,平衡好安全和商业利益的关系;要把中山经验和各地实际结合,探索可推广复制的方式,真正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变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把利器。
在新力量议题环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文以《“食安浦公英”志愿服务幵辟社会共治新路径》为题,介绍了浦口区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载体,把食品安全与群众工作、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相结合,增强职能单位凝聚力,提升多方治理参与度,巧用监督管理柔力量,培育乡村振兴“金钥匙”,把群众的宝贵意见变成工作的创新实践,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扎实实践。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作题为《践行主体责任 科技赋能共治》的发言,介绍了华熙生物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发力,以科技赋能,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关情况。
美团食品安全总监刘帅作题为《“安心365”政企合作培训助力餐饮企业复产复工》的发言,介绍了美团围绕标准先行、技术引领、协同治理、科普教育4个方面,贯彻各项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平台的食品安全责任,以“安心365”项目等为载体,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共治的工作,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工作成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强进行点评并作题为《以人为本做好志愿服务 根植社区推动食安共治》的主旨发言。张强表示,浦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结合推动中,把党委“有力的手”、社会“有爱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打破部门间壁垒,撬动了党政力量、基层力量和社会力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食安路径,而且充分动员多元的志愿者透过多样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来共建共享可持续性的参与性服务。志愿服务不但充实了服务力量、扩大了服务覆盖,而且促进了信息交流和信任共建。中国目前注册的志愿者2.24亿,更多的志愿服务穿透在食品安全治理中,食品安全治理将实现从守护底线向促进健康的目标跨越。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一级巡视员杨玉兰在题为《“新力量”共创食安新发展 “新模式”共享美好新生活》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明显提升,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参与治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在此基础上,必须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强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共治共享。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需要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共同落实,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有序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食品安全社会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论坛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市场监管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冀玮主持了主题为“推动健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的“食安共治大家谈”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上,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稽查专员张晋京表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法》确定的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也与世界食品安全日连续两年曾设定的"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主题相契合。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使公众树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同时,社会共治必须付诸行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链条长,涉及的责任主体多,要推动每个环节所涉及的主体都参与到食品安全共治的实践中,对自己尽责,对社会尽责,加快推动形成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
中国工商出版社总编辑李轶群认为,当前,社会共治力量的专业化程度对新格局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监管部门持续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引入餐饮企业同行互查机制,利用专业共治力量提升综合监管效能。江苏省各地市成立了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南京、无锡等地以党建为引领,凝聚食品安全监督新力量。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外卖骑手监督员纳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些做法,都是市场监管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具体举措,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中,提升社会共治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专业力量推动新格局加速构建。
在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秘书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路磊看来,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食品安全是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过程,涉及到食品加工到食品生产、销售、经营、餐饮各个环节,要从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组织和机构、消费者本身四个基本维度出发,明确多元主体、明晰权力边界、落实各方责任、推动社会共治。同时,要从加强标准法规制度等的科普宣传和社会各界的食育教育着手,积极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共识,大力培育食品安全文化,打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社会基础,以此来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食品安全水平既关乎公众健康,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产业链长点多面广,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除了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外,还需要明确社会各界的责任边界以及权利范围,让“四个最严”发挥出应有的制度和监管效力。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讲,还要突出强调工作质量和监管效能,做好食品安全链条上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让有限的监管资源产生最大的监管效益,提升全社会对加强食品安全治理的信心。
作为来自市场监管系统一线监管执法人员,江苏省镇江市餐饮安全监督所所长陈辉陈辉介绍说,镇江市在2014年就开始尝试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有大量改进提升的空间。陈辉说,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必然趋势,但也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工作概念,要设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合理预期,不能期待依靠社会共治解决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对社会各界力量的梳理、整合和合理运用,尽力争取发动家长、导游、外卖骑手等食品安全链条上所涉及的重要参与主体,最大限度强化风险防范,加强社会监督,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