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 姜洪良)近日,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在《求是》刊发“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局面”文章,山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闯新路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十分关心,多次到山东视察指导,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农业农村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指南针,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深学细悟、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山东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既立起高线又守好底线、既分类推进又全面提升、既突出乡村又统筹城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实力提升。2020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2021年达到11468亿元。
坚持把稳住“三农”基本盘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山东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两条红线、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重点念好“稳、特、融”三字经,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1年,全省生产了全国8.5%的粮食、9.8%的肉蛋奶、11.2%的蔬菜和12.8%的水产品,为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作出贡献。
坚定不移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闯新路走在前。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党政同责共抓“米袋子”。能否主动抓好粮食生产,是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治站位高不高、大局观念强不强、责任担当实不实的重要检验。山东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调动党政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德州市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优化结构丰富“菜篮子”。“菜篮子”事关民生,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山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菜篮子”产品产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向设施栽培要果蔬,一些地方大棚成“海”,蔬菜、水果产能稳定,2/3的蔬菜销往省外国外;向规模养殖要肉蛋奶,畜禽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跃升,肉鸡规模养殖率达99.5%,在现有消费水平下全省肉蛋奶年产量可满足1.5亿人消费需求;向海洋牧场要水产品,打造“海上粮仓”“深蓝1号”“国鲍1号”等渔业“重器”耕牧深远海;向标准化要质量、要品牌,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省主要“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好品山东”“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走向全国。
严守红线保住“命根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山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定底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定方位,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定责任,全面建立“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定步骤,对农村乱占耕地存量问题,依法依规妥善处理,逐步消化。同时,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等后备资源潜力,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振兴种业牵稳“牛鼻子”。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山东大力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业强“芯”工程,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济麦”“登海”“希森”等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实施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工程,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机械化生产示范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
创新服务探索“新路子”。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山东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体系,将大批农户联结到现代农业上来,约46%的耕地实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全省粮食作物托管服务面积达1.8亿亩次;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织小农户,探索集体与农户之间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2万家,覆盖近70%的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