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集团发布消息称,预计从2022年开始,将在供应商中逐步推广EHSQ管理信息系统,并力争在2030年覆盖所有供应商。
作为伊利推进全链减碳的三大平台之一,EHSQ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助力行业绿色发展。这是伊利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生产品质的又一成果,也是企业以多元投入助推奶业振兴的缩影。
专业指导 保障奶源生产
众所周知,作为上游牧场管理的根基,奶牛养殖环节往往是抵御风险、保障供应的痛点和难点。为疏解养殖技术人才匮乏的困境,伊利利用技术和管理资源积淀,每年为合作牧场免费开展10余万次现场技术服务指导。
2014年以来,伊利陆续为养殖户开办“牧场专项班”“牧业精英班”等管理专项培训和专题讲座,开展远程直播培训489场次,培训牧业精英学员2568人,累计培训覆盖人数22.95万人次,为多地牧场的人才培养提供综合指导。
除了专业培训,伊利还组建了嵌入式服务组扎根牧场、为牧场提供免费技术服务。选用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学习实践一年以上、兼具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24小时驻场服务及服务承包制,实地帮助牧场开展质量管理、单产提升等工作。借助嵌入式服务帮扶,伊利合作牧场的奶牛平均日单产从2016年的25.89公斤增长到2021年的30.42公斤,提升幅度超过4.5公斤,嵌入式工作组也成为了牧场的“好帮手”。
科学管理 监控奶品质量
“现在,奶牛是否出现问题看看手机数据就知道了,繁育员再也不用一头一头地去确认了。”与伊利开展合作的牧场主管感慨,先进的数字化管护使得牧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每头奶牛的身体状况都得以记录、识别和诊断。伊利以牧场实际经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开发“伊利智慧牧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3.0”,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牧场的实际运营中,实现从源头高效管控原奶品质。
对于生鲜乳产品的加工处理流程,伊利从理化、卫生、污染物、农残、兽残等方面制定280项生乳内控标准,均严于国家限量标准要求,强化奶品在中下游加工环节的质量管控。
以带动行业科学监管为导向,伊利通过整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质量管理经验,建立覆盖饲养、生产等产业链条的管理标准和四级监管机制,推动标准体系在牧场端和产品端运行落地;从2016年开始,持续围绕饲草种植、奶牛养殖技术开展研究,自主起草或参与46项种养殖地方技术标准的建立与发布,助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产业集群 赋能奶业发展
“以前农户自己养牛规模小、风险多、收益有限,现在众筹建牧场,让村民们能一块儿富起来了。”众诚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依托当地种植业基础,合作社以村民合作入股的众筹形式开展现代化、规模化牧场运营。在牧场建设之初,伊利就给予超过5000万元的融资支持,还实施购牛奖励补贴,对符合标准的每头牛补贴2000元,持续帮扶牧场建设,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以助力牧场规模化为起点,伊利持续围绕核心工厂、奶源基地、配套产业三大要素推进乳制品全产业链建设,实现种、养、加等环节协同发展。
在水草丰茂的敕勒川,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拉开了建设序幕。作为奶业集群项目的代表之一,健康谷通过标准化奶牛养殖牧场、智能化乳品加工厂等配套产业的规划建设,致力于建设世界级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扩大产业集群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打造高水平奶源优势区。
下一步,伊利将加快推进奶业集群项目建设,以项目推进土地改良、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规模化养殖、奶牛品质提升、乳制品加工厂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