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开展“三精准”方法 健康控制体重实践活动

2021-10-18 09:13:01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黄威
摘要:一个多月前,来自北京76所学校三、四年级的323名“小壮壮”开启了一场“减肥大作战”——由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三精准”方法健康控制体重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一个多月前,来自北京76所学校三、四年级的323名“小壮壮”开启了一场“减肥大作战”——由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三精准”方法健康控制体重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经过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和丰富的健康教育,孩子们在这场“战役”中取得初步胜利:230名学生体重下降,265名学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得到改善。

家长

改善膳食结构后爸爸也跟着瘦了

开学没几天,彦博妈妈就从兴高采烈的儿子那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在体育课100米往返跑比赛中,彦博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名次。这对于彦博来说,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体育课一直都是他的老大难,别说跑第一了,就是去上课,都提不起精神来。现在,不仅积极性大为提高,体育老师也多次表扬,新学期彦博的体质提升了不少。

妈妈还频频从身边人得到积极反馈。许久不见的朋友见到彦博,都要问上句,“孩子是不是瘦了?”听了这话,彦博美滋滋的,减肥的劲头儿更足了。

加入项目组,是彦博自己拿的主意。妈妈跟他约定,既然参加了就要认真对待,对得起自己的承诺,也对得起项目组老师的付出。

小小男子汉,说到做到!之前,彦博不爱吃菜,包子、面条、烙饼吃得最欢实;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再不想吃的菜,皱着眉头也要咽下去。慢慢地,彦博居然吃出了乐趣。偶尔嘴馋时吃个煎饼,也要把里面的薄脆换成加量的蔬菜。让妈妈有些感慨的是,前一阵儿放假,家里人一起外出聚餐,看到自己之前最喜欢的梅菜扣肉,彦博居然嫌弃“肉太肥”,坚持没动筷子。

加入项目组,一家人还有个新收获:在配合饮食的基础上,一家人坚持亲子锻炼。不仅爸爸跟着瘦了几斤,爷俩儿的感情也更好了。

妈妈化身厨艺达人,家人关系更融洽了。

与彦博一样,政皓一家也从项目中尝到了甜头儿。

“我特别喜欢吃肉,不怎么吃蔬菜,孩子也一直跟着我这么吃。之前还觉得吃饭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吃舒服了最开心,干嘛要顾及那么多。直到孩子越来越胖,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项目组的各种营养讲座给政皓妈妈上了一课。

一切都还不晚。政皓妈妈从早餐改起,“之前偷懒,每天都是从外面买早餐,包子、烧饼、油饼之类的,孩子确实喜欢吃,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高热量食物,孩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现在,她每天早起半个小时,摊个粗粮饼,蒸上鸡蛋,拌个大拌菜,再洗点儿水果;孩子吃得美,她也很开心。

她还有个重要发现,原来,孩子也没有那么不爱吃菜,只不过是被自己的饮食习惯带跑偏了,没有机会感受蔬菜的魅力。“作为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局限,限制了孩子的喜好。”

家里的很多细节都在悄悄发生改变:饭桌上摆上了有艺术感的盘子,来增加孩子用餐的乐趣;厨房换上喷洒式的油壶,控制炒菜的油量,原来费油的铁锅也换成了不粘锅;排骨吃得少了,牛肉、鱼虾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政皓妈妈也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厨艺高手,“看着孩子把自己做的饭菜吃光,幸福感爆棚,一家人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营养师

提供个性化带量食谱 保证吃得健康又营养

要减重,就要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并不意味着不吃或少吃,而是要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刚加入项目组,每个家庭就领到了一份科学的带量食谱。

“制定食谱时,我们参照学生营养餐指南,综合考量了一日三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营养师葛冬霞介绍,不同年级孩子的食谱各不相同。比如在三年级学生的一日食谱中,早餐为面包煎蛋、圣女果、牛奶、桃子,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优质脂肪、维生素一应俱全。每种食物吃多少?只标注克数,可操作性不强;细心的营养师们对此进行了方便操作的替代化表述,比如桃子150克,约中等个桃子一个;圣女果150克,中等个10个左右。

家长们可参照推荐食谱,每日上传三餐照片。营养师们再根据照片分析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遇到“疑难杂症”,营养师还要与各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

学校

精细化管理学生午餐 孩子们的精神头更足

本学期开学之后,孩子们在校的午餐成了项目组关注的重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提供了新探索。学校德育主任郑欣介绍,学校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对参与项目的孩子午餐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到每餐的菜量、肉量都给予特别的关注。类似的健康饮食指导还惠及到其他更多的学生。

其实,在“三精准”项目正式启动之前,该校已经在上学期率先试点。经过家长和学生自荐,班主任、体育老师衡量筛选后,11个孩子成为“体重管理训练营”的首批营员。除了接受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外,这些孩子在学校每周进行一次集中锻炼;非集中锻炼的日子里,孩子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打卡”。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不仅如此,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以前懒懒散散的孩子主动找到德育中心的老师,要求参与少年先锋服务岗,在加强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服务他人;上体育课连胳膊都不好意思伸展的孩子,慢慢敞开心扉,与越来越多的同学交上了朋友……有了成功的先例,“三精准”项目一启动,很多家长孩子抢着报名。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在一点点发生,项目组负责人王清霞深感欣慰。“我们项目的初衷不是让大家迅速减肥,而是让孩子和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她心中还在筹划更多的新举措,比如,有的孩子跟老人一起吃饭,老人对于科学的营养观念接收困难,她谋划着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这些家庭开展家访,拿上锅碗瓢盆,让老人们亲身感受定量食谱是怎样出炉的。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这个目标,王清霞和项目组不遗余力。(综合整理北京晚报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热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