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75亩多的“农田”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绿油油的小麦芽让学生感受到了农耕的快乐。这块长势喜人的“农田”,并非出自专业农技师之手,而是由威海福泰小学学生们精心打理的“一亩馨田”。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指导纲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指导纲要》下发之前,劳动教育早已经是福泰小学的必修课之一。“建校之初,福泰小学就已将劳动教育课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福泰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崔兆锋介绍到,“学校—社区—家长”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让劳动渗入到孩子生活的每个角落。
“劳动教育的备课方案人人参与。”崔兆锋介绍到,福泰小学的劳动教育课方案由德育处牵头,全校56个班主任参与备课,最后将方案上递至副校长、校长共同商定。“在学校里学生学会如何摘菜,做饭,做木工,同时我们也会每月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捡垃圾、做月饼,而帮家长做家务早已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崔兆锋说,在各式各样的实践中,劳动教育课已成为深化家、校、社会合作的创新载体。课堂是移动的,教师是多主体的,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拍照片、发视频、做PPT进行展示,还有组织劳动技能大赛等。
“芸豆的哪些地方不能吃呀?”
教室里,一堂生动的摘菜课正在进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摘菜叶,如何削皮。操场上,老师正手把手地教学生松土,学习如何刨土种小麦。“这是我第一次下田种麦子,第一次见证它从种子到发芽的过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见证它如何长成麦穗。”四年级的曲羿表示,以往他只能在课本上看图画,如今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课“听懂”自然的语言,体验劳动乐趣。
据了解,福泰小学为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征的劳动课程,分年级将科学、信息和劳动实践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致力于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而高年级则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思维。“让劳动在学科中渗透是我们课程设计的主体思想。”崔兆锋说,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让劳动的幼芽在学生内心深处“长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设立了木工课、陶瓷课等,把劳动教育与实践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增设动手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福泰小学综合实践课老师杨晓琪介绍,劳动教育让知识化为实践,“就拿种小麦来说,学生可以学到种子的形态,适合种植的温度,无形中巩固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劳动完成之后学生们还需要写心得体会作文,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此之外还有很多需要互助的环节,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一堂简单的劳动教育课,却可以牵出多学科的联系。“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几节课下来我能感受到孩子们比以前更有活力,更阳光。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没有什么能比劳动教育课更适合了。”
劳动教育必然要与生活联系,使之生活化。学校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微信等及时向家长推送劳动教育的相关信息,家校联手推劳动教育。此外,每过一个阶段老师还会根据家长评价、学生表现、小组互评三方面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打分并分出三个星级以资鼓励。“做菜并不麻烦,还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学生赵聆竹兴奋地说,自从学校开始布置“家政作业”以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影响下,她陆续学会了做烤翅、咖喱牛排、可乐鸡翅等不少“拿手菜”。
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福泰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纳入到全面综合考核之中,分为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两方面,一方面教务处主抓劳动教育课的授课质量,培养的劳动习惯和教授必要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德育处主抓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磨炼劳动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福泰小学副校长王凯表示,下一步,学校将联手家委会,开展系列分层劳动项目式清单式活动,将校内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效融合,将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细化分解,形成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洪玉珊 崔兆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