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社区村党总支书记赵思学将基层种粮户的声音带上了全国两会,她提交了关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建议。
作为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社区村党总支书记赵思学今年将基层种粮户的声音带上了全国两会,她提交了关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建议。
赵思学认为,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关键就是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赵思学认为,推广一田两用、一田多用种植模式,提高农田单位亩产值是有效路径。“如果农田仅仅是种粮,由于种子、化肥、播种收割、运输交易等成本高,农民亏了钱,自然就没有种粮积极性。”赵思学介绍,近年来,四川走出了一条“一田多用”的产业带动之路和保粮之路。以稻虾种养为例——用已经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稻田养虾,不仅不会影响粮食产量,还可以利用被闲置的冬水田,让农民每亩提升3000元至5000元的纯收入。
“一田多用”需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但调研中赵思学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是一刀切,不区分高山或平原、深丘或浅丘的改造难度,也不区分使用效益。”赵思学说,这样有的地方可能用不完,但在山区或深丘地区,同等补助标准可能远远不够。
赵思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建议,要区分改造难度,同时,根据过去已经改造的高标准农田的使用效益,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使用效益,拉开补助差距,才能使高标准农田补助资金的分配更加有针对性,激发各地方政府重视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使用效益问题,促进提升农田单位亩产值,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赵思学进一步解释。(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