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豆生产在耕整地和播种作业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20年全国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7%,较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1%、87.4%、81.8%。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美国等发达国家大豆综合机械化率一般都在95%以上。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突破1亿吨,自给率不足20%。如何从机械化角度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又该怎样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化稳步发展的路子?记者为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大豆专业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
痛点何在?难题何解?
虽然我国大豆生产机械化率已较高,但目前仍有难题待解。“一方面是高性能农机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路战远说,北方大豆主产区高性能农机具主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价格昂贵、大豆生产成本高。而国产机具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其中,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缺乏专用的收获机械,主要依靠稻麦联合收获机,适应性差、破碎率高、损失率大。南方大豆产区整体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尤其是收获机械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也影响着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路战远指出,当前我国除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规模化种植以外,主要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品种繁杂、栽培模式差异大,耕种收等各环节标准化水平也低。
“针对上述两点,首先应加快大豆生产关键环节国产机械装备的研究。”路战远说,突破联合整地、智能化播种、减损收获等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发耕整地、播种、收获等高性能机械装备,积极引导国产化机具在北方大豆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研发适宜黄淮海产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低损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适宜南方丘陵山区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的微、小型专用机具和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播种、植保、收获等机械装备。
其次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规模化种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哪些利好因素?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我国大豆主产区机械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样受益于此。“在大豆机械补贴方面,结合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地科学制定了本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路战远告诉记者,比如黑龙江等省区出台实施了“优机优补、分类施策”的补贴政策,依据同档机具上年销售均价,补贴额度不超过30%,且通用类机具补贴额不超过国家发布的最高补贴额度;对于大豆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以及高端、智能农机具,适当提高补贴额度。内蒙古在具体补贴额度上,一般补贴机具单机补贴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不超过25万元。
此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大豆生产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了解到,路战远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大豆耕种收关键环节机械装备的研发、选型与应用,同时开展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防控、米豆轮作等关键技术10余项,创建了大兴安岭沿麓、西辽河流域和燕山丘陵区等不同生态区大豆丰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5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还联合主产区推广机构,积极开展了耐荫品种筛选、带宽配置、机具选择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呼伦贝尔等市示范应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机械化如何助力国产大豆突围?
“从技术角度出发,保障我国大豆安全的主要出路只能是提高单产、节本增效。”路战远认为,而发展机械化,无疑是大豆产业突围的一个重要选择。
“要想从机械化角度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国产机具的研发与推广。”路战远告诉记者,面对东北大豆产区高性能机具依赖进口、其他区域薄弱环节“无机可用”或“无好机用”的突出问题,应积极研发适应不同产区关键环节机械装备,提高国产机市场化占有率和规模化应用,降低生产成本。
还要全面推进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结合不同产区气候、土壤、种植制度等立地条件和生产特点,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应用难题,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推动大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节本增效。
最后应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在农机装备引领的基础上,创新并配套品种、栽培、植保、收获等农艺,实现农艺农机一体化种植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增效。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大豆综合机械化率高,而且覆盖了耕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等各环节。“在我国,三大主产区生产生态条件都不尽相同,机械化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完全同步,因此需要走一条适应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化稳步发展的道路。”路战远表示,具体来说,随着我国农机装备整体研发水平的提高,国产高性能机具在北方大豆主产区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黄淮海、南方等大豆生产区耕种收专用农机装备将进入差异化快速发展阶段。
此外,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大豆机械装备将逐渐向以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为主,兼顾经济型、轻简化机具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不同主产区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而且在农机装备的引领下,大豆免少耕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等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环保和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及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占比将逐年增大,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将进一步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丰产增效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今年我国大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预计达87%以上。”路战远充满信心,只要持续朝着上述方向前进,我国大豆生产水平与效率将大幅提升,对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保障我国油料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