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科技

中国再现一头鲍 自信来自强大科技支撑

2019-05-23 19:1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佳栩
  

位列 “海产八珍”之首的鲍鱼,自古就深受国人喜爱。据记载,清朝沿海官员在朝圣时,会根据官级献上不同规格的鲍鱼。如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三品官吏进贡三头鲍,一品官吏则进贡一头鲍。所谓“一头鲍”,指的是一只就重达一斤的鲍鱼。作为清朝高等官员的进贡圣品,一头鲍对中国人来说有着超乎珍馐的文化寓意,历史上有关一头鲍的记载不在少数。然而,由于近代的过度捕捞,中国野生鲍鱼资源在短短几十年里日益枯竭,中国沿海的野生鲍鱼中再难找到大个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市场上大鲍的位置均被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等国进口的鲍鱼所占据。

20190523191603213.png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鲍鱼的商业化养殖渐成规模。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养鲍人多次发挥集体智慧,从“北鲍南移”到“南鲍北养”,从陆基养殖到海区吊养,以及多家科研机构提供的高精尖技术促成了鲍鱼品种的不断迭代,使得中国的鲍鱼养殖技术走向世界前沿。目前中国鲍鱼的养殖产量占全球93%,成为当之无愧的鲍鱼大国。

自2019年初,民间陆续出现了许多大个头鲍鱼,少量“一头鲍”的出现更是为整个鲍鱼产业带来惊喜。2019年5月17日-28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2019年“寻找中国最大鲍鱼”活动。活动现场,消失已久的国产“一头鲍”重回公众视野。活动吸引了数家养殖户、企业参加“鲍王”评选,最终脱颖而出的“鲍王”重达702g,吸引了众多目光。

20190523191626495.png

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秘书长游伟伟介绍,本届“鲍王”的苗种正是2018年底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刚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的“绿盘鲍”。该项目源于2007年,经过厦门大学科研团队连续四代的选育、杂交,最终培育而成。该新品种的耐高温性能较现有养殖品种提高了2℃,大幅度降低鲍鱼度夏养殖的风险,使得业者养殖大规格鲍鱼的信心大增。结合鲍鱼产业逐渐成熟的“分段养殖”和“南鲍北养”模式,中国正用“中国智造”和处于世界前沿的养殖技术,使培育国产大鲍成为可能。

展会期间,农村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对鲍鱼产业的品种创新与模式创新表示赞赏,并对新品种“绿盘鲍”给予高度评价。

20190523191638936.png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左3)、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左4)

“国产有大鲍”是几代养鲍人的共同愿景,如今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这一愿景终于实现。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头鲍”,是珍馐,更是文化。典籍中的一头鲍讲述着中国故事,而科技衍生的一头鲍则带来民族自信。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