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正式实施,要求所有的外卖商家安装“阳光厨房”,并使用封签对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未使用“外卖封签”的食品,消费者有权拒绝签收。
所谓“食安封签”,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防止外卖食品外包装在配送过程中被拆启所用的一次性封口包装件,一旦被外力破坏便不可复原,消费者可据此判断外卖在送达前有没有被拆封。可别小看了这张小小“标签”,它保证外卖在配送过程中的绝对密封性,有效杜绝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护航的是外卖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众所周知,外卖配送是整个网络订餐流程的中间环节,向上连接的是餐食生产的商家,向下连接的是餐食消费的人民,因此,对配送环节管理的完善,能在很大程度上既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又有助于行业的良序发展。“食安封签”就是在为消费者用餐加上一把“安全锁”、系上一条“安全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食品安全信心,也是行业破解难题新方式、新手段的一种积极尝试。
好政策需要真落实。全面推广“食安封签”,一方面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优化《餐饮外卖食品规范使用指引》,明确相关标准、使用流程等,让使用推广“食安封签” 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强化督促检查,压实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倒逼配送单位和人员“无封签,不配送”。 同时,动员和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权利,接收外卖食品发现封签破损时,有权拒绝签收,并向平台投诉。
一个客观事实是:每张“食安封签”价值再小,对餐饮单位和外卖平台来说也有成本,要想扩大普及面、提升持续性,有必要在降成本上下功夫。如参照兄弟地市做法,让“食安封签”与订单小票“二合一”,即可有效降低成本,激发餐饮单位和外卖平台的使用动力。这些有益尝试,不妨一试。
当然,小小“食安封签”并不能完全解决外卖食品安全所有问题,它只是护航外卖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外卖食品生产、运输、制作、加工、配送等全过程监管;积极打造“明厨亮灶”工程;夯实外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畅通举报和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外卖食品安全投诉……这些,一个都不能少!(艾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