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近三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为脱贫攻坚贡献“广州力量”。据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将于10月建成运营,广州拟在各个帮扶地区建设“菜篮子”配送分中心,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受援地的优质农产品。
截至目前,广州长期派驻干部1039名,近三年累计向受援地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6.49亿元,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86.4万人,带动大批贫困人口快速高效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2018年国考中综合成效考核结果被评定为“好”,受到中办国办通报表扬。
打造地标性产品 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廖育勋介绍,广州紧紧扭住产业帮扶这个主攻方向不松劲,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打造精准扶贫的三个产业“支撑点”:共建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条以及打造地标性产品。
据介绍,广州充分利用广州国际投资论坛、广交会、广博会等重要平台,引导和推动优质企业项目在对口帮扶地落地建设;着力构建“总部+基地”模式,引导研发和销售总部在广州、制造环节在外地的企业,增资扩产到对口帮扶地建生产基地。三年来累计引导156家企业到毕节、黔南投资兴业,实际到位投资额72.84亿元。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积极破解当地产业碎片化、同质化、粗放化等难题。例如,引入广东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种养植基地、加工厂和冷链仓储物流,补齐当地农业产业链条。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公司与毕节织金县签订了10万亩的南瓜订单,覆盖全县30个乡镇,已带动4.2万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形成以‘产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企业、企业带动脱贫’的帮扶格局。”廖育勋表示,毕节、黔南的刺梨、鸡蛋、茶叶及非遗产品,清远的水晶梨、连山的大米等,已成为地标性的帮扶产品,直接带动大批量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产品亮相发布会 扶贫成果真真切切
“场内新闻素材足,场外扶贫产品多。”本次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协作办还将扶贫产品带到现场,让与会人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广州满满的扶贫成果。
记者见到,展区展示着来自新疆本地企业“疆果果”的核桃仁、喀什骏枣、沙棘汁等特色产品,对口合作市齐齐哈尔的巴拜苏打泉,贵州长顺县的高钙苹果以及清远扶贫产品“清远鸡”和“阳山红柚”。
这些扶贫产品是广州对口帮扶新疆疏附、广东清远、贵州毕节和黔南成果的体现。以新疆为例,今年全年援疆资金总额达71868万元,80%以上投入到扶贫等基层民生领域,实施安居房建设、教育、卫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脱贫攻坚项目。(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