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柑橘、食用菌,十堰农特产品的出口主力军。
十堰地处秦巴山腹地,生态资源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该市依托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农特产品“走出去”步子越迈越大。202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49.6%,增幅列全省第二。
福马:“西峡模式”移植郧西
河南西峡,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县。
2005年,西峡香菇出口货值还不足350万美元,到2020年已达6.94亿美元,累计创汇70亿美元,占全国香菇出口额的30%。
秘诀何在?
“原因许多,很重要一条,是细分市场。”在西峡打拼7年的吴金炳说,西峡16个乡镇,几乎个个有分工,这个乡专做日本市场,那个镇针对马来西亚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不同产品,“把市场做深做透”。
2020年,吴金炳来到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创办郧西福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峡模式”也被移植过来——他在西峡的公司,产品专门出口日本,福马公司则面向东南亚市场,“郧西和西峡的气候、地理条件不同,香菇品质有差异,必须对应不同市场。”
福马公司的主打产品为“风味菌菇”,是一种干菇加工产品,供学校、工厂的食堂作炒菜配料,每公斤13美元。
“看上去不起眼,做起来麻烦得很。”吴金炳拿出一袋“风味菌菇”,菌丝细软,色泽金黄,其工序共14道,包括烘干、选别、切丝、脱水、油炸、配料、检测、杀菌、装箱等。其中,关键处有二:选别,香菇的厚薄、大小必须严格区分,保证同时入味;油炸时间,需精确到秒。
针对不同客户,福马公司开发7款“风味菌菇”。有一名马来西亚客户对水分含量提出特殊要求,双方来回寄送样品,折腾5趟,耗时3个月,才最终确定配方。
还有一款产品,要求更加严苛:挑选直径在3厘米至3.2厘米的花菇,必需龟背,背上刻花,用于便当装饰。这款产品每公斤售价超过30美元。
2020年5月投产,福马公司当年收购干菇1000吨,出口额810万美元,今年计划做到1500万美元。
在福马公司的带动下,周边菇农对于提升种菇技巧的积极性大增。
“以前,老百姓对采菇时机的把握不太在乎。后来发现,采菇相隔几分钟,价格相差几块钱。现在大家都注意了,送来的香菇品相、品质越来越好。”公司在本地聘请的技术员刘有贵成了香饽饽,不少菇农跟着他学会了种花菇:先把香菇大棚捂上,达到一定温度后再掀开,温差加大,菇子就会炸开,成为花菇。
神武绿源:出口需求催生八万亩新茶园
茶叶原料堆满9000平方米的库房,仔细一看,有恩施、宜昌的,还有江西、云南的,十堰本地的几乎没有。
“不是不想收购本地茶,成本太高,只能舍近求远。”湖北神武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饶英说。
饶英,随州人,2003年在房县创办公司,做香菇出口生意。
近年来,随州茶叶出口做得有声有色,房县颇为心动,一打听,随州茶叶出口龙头企业中兴公司董事长舒大忠是饶英的妹夫,于是再三邀约。2020年初,神武绿源公司落地房县。
神武绿源公司与中兴公司共享技术与市场,主要生产红茶,卖往中东、非洲。
“丝绸之路主要卖3样东西:瓷器、丝绸和茶叶。丝绸裹上瓷器,外面填充茶叶,防止撞损。路上一走一两年,日晒雨淋,出发时是绿茶,到了目的地就变成红茶。”饶英说,中东及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常年以肉食为主,要喝茶去腻消食,当地人视茶如粮,不可或缺。
为满足不同口感,出口茶需做拼配。“湖北茶外形好但偏淡,四川茶泡沫多而偏苦,江浙茶香味浓但价格高,云南茶耐泡但无泡沫。要按照不同比例,开发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饮茶习惯的系列产品。”饶英说。
2020年5月,神武绿源公司完成出口第一单,至当年7月受国外疫情影响暂停,两个月出口额238万美元。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到两笔订单,分别来自马里和利比亚,总金额约200万美元。“一切顺利的话,今年能做到1000万美元。”饶英说。
让她心存疑虑的除了外贸环境,还有原料采购。
十堰是茶叶大市,但多以人工采摘茶园为主,人力成本高企,用作红茶拼配原料,价格太贵。
2020年,房县启动8万亩新建茶园项目。县茶叶产业办主任郭瑞介绍,新茶园以机械化采摘为目标,在整齐度、作业道预留方面都有具体标准,同时,以栽植无性系茶苗为主,增加大叶茶比例,“速效高产,提高茶叶利用率。”
临近的竹山县也已建设5个大叶茶加工车间,推广机械化采茶、制茶,提升产量,降低成本。
“新茶园成熟需要3年,到时候,神武绿源将以本地采购为主,每年至少需要2000万元的茶叶原料。”饶英说。
水之源: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初见王杰,他正操弄一台无人机,准备给橘园打药。
“省人工、时间,最重要是统一用药标准,过关检测时心里有底。”他说,涉及出口,从果子品质到清洗包装,样样都要讲究。
王杰今年44岁,早年在深圳打工。有年回家,跟父母一起挑橘子下山卖。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找到一个橘贩,对方却说车已装满,不收了。老父亲流着泪,半卖半送,把一担橘子处理掉。
大受触动的王杰在2006年回到老家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汉江村,开了一间打蜡厂,收购橘子、分级包装,自己跑市场。
2012年,他领办水之源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统一橘园管理,确定收购标准。
2013年,丹江口市农业局邀请满洲里客商考察。听说了水之源合作社的情况,两名客商大感兴趣,中饭也不吃,跑到橘园考察,当场拍板:以后就订水之源的橘子。
这是王杰做外贸生意的开端:橘子卖给满洲里客商,再通过边境贸易,进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市场。
“就像打开了一扇大门,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王杰掌握了更加严格的产品分级,积累了加工设备、工艺以及市场经验,最高的一年,水之源通过边贸卖出1200万斤橘子,价值2400万元。
然而,借船出海,船再好也是别人的。2017年,一名客商预定80万斤橘子,却迟迟不来收货。王杰一打听,对方已在外地进货。
“要自己掌握渠道,不能受制于人。”2018年,王杰成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开始“驾船出海”。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基地备案,水源、土壤、产品监测,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还要恶补国际贸易和法律法规,王杰举了个小例子:出口俄罗斯的橘子要求直径在55毫米至70毫米,要一果两剪、不能落地,要使用专门的周转筐运输,堆放也有规矩。
2019年,水之源出口橘子2000余吨,总金额120万美元。去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出口额锐减。
上周,王杰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汉欧冷链班列即将恢复开通,二是俄罗斯市场将对中国柑橘恢复开放。他计划加大对俄罗斯市场的布局,包括安排专人驻俄、控制终端价格,建立海外仓库等,“市场空间很大,只要政策允许,今年能出口300万美元。”(戴文辉 黄涛 杜达巍 周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