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任端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12月5日下午,第十八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议题单元举行,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任端平出席会议并围绕“食品企业质量提升之路”主题发言。
任端平表示,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心问题、民生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消费的信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工业、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是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领域,是吸纳劳动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健康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行业。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与法治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也是食品安全法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这些重要决策部署,通过依法治理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客观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理念的制度:
一是形成了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问题的理念和制度。坚持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问题的理念,从民心得失,从政治高度来观察分析、谋划思考、统筹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是我们的体制优势,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做好食品安全的保障和基础。
二是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理念和制度。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的初心和使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紧扣民心,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食品治理上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形成了依靠法治保障食品安全的治理理念和制度。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根本上还是要靠法治。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经过食品安全参与各方共同的努力,我们逐步构建起,以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特殊食品注册管理、新食品原料审查,食用农产品、食盐、学校、进出口食品、网络食品、投诉举报、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质量安全、食品召回、网络违法行为查处等近20部部门规章,以及30个省份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
四是形成了“四个最严”的治理理念和制度。“四个最严”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方针和原则,是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问题的重要方针。在构建最严肃的责任追究制度的方面,对严重违法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设立了拘留制度,形成了“处罚到人”的制度。同时,我们积极构建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坚持教育与惩罚、过罚相当、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确立了在食品安全法中确立了食品安全标签瑕疵制度、无过错免除处罚制度,在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确立了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从轻减轻处罚的制度。
五是形成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和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六是形成了坚持党政同责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治理理念和制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持续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责任。
七是形成了食品安全科学治理的理念和制度。食品安全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问题,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共同研究分析,才能识别食品安全风险,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为此,我们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风险监测制度、风险交流制度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八是形成了食品安全全过程预防和控制的治理理念和制度。食品安全风险往往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和不可逆转的损害,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如果失去控制都可能成产生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治理的目的在于保护健康,防范风险。食品安全法将全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就要求食品安全法规规章、标准、政策措施都应当建立在风险判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按照比例原则,采取与风险危害程度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九是形成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和制度。食品安全法在法律层面率先确立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的制度。目前,各省(区、市)基本上都出台了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积极探索“三小”的规范治理,制度活力不断释放。
十是形成了构建人人有责、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和制度。食品安全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的参与者。只有每一个食品安全参与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食品安全才能够真正获得保障。社会共治真正作为一项独立的食品安全治理原则和法律原则,是中国近年来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不断探索提出的,是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的重大创新和探索。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食品行业各领域,认真贯彻上述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的探索实践,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逐步形成,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6%,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8%。
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食品产业的链条较为漫长,关联的领域比较宽阔,涉及的环节较为众多,影响的要素比较广泛,就今年新冠疫情来讲,就与疫情防控、动物疫病、野生动物保护、“六保”“六稳”等问题密切关联,承载非常多的社会治理主题,这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异常复杂,异常艰巨。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针对性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这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继续保持决心、信心和耐心,扎实落实法律赋予的义务和责任,着力破解食品安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与时俱进地完善好现有法律制度,齐心协力,共商共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