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全省上下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级组织协调、县级具体实施、乡村全面覆盖、各方共同参与”原则,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开展了进村入户、地毯式的面上普查,在全国率先完成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工作。
面上普查实现区域和品种全覆盖,共调查行政村21715个,填报数据约3500条,普查畜禽品种(配套系)165个、群体数量350多万头(只/羽/匹),蜂品种5个、群体数量8万多箱。普查新发现红灯笼猪、徐海鸡、句容白鹅、昆山麻鸭等畜禽遗传资源4个,坚持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采取了初步的抢救性保护措施,为后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对盱眙山区水牛、黄淮山羊等7个地方资源明确了保护主体,新增认定了11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单位,目前,江苏省对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的省内地方品种已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对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保护覆盖率也已达90%以上,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并将种质资源普查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予以推动。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统筹安排,成立由分管副厅长任组长的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设立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出台省级普查方案,召开专题推进会,整体谋划、统一推进。省级财政安排1140万元专门用于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开展。
利用江苏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专门成立了由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科院、家禽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57位专家组成的省级普查技术专家团队,制定专家组工作规则,按照专业对口、就近就地的原则,建立分片包区工作机制,做到市县到人、品种到人、责任到人。据不完全统计,面上普查期间,省级普查技术专家组累计召开工作会议25次,赴基层200多天次指导近1000人次,培训授课5000多人次,在线答疑800多次。
编印《江苏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指导手册》和《普查四十问》,并在“农技耘App”设立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介绍(图谱)专栏,为普查员进村入户调查、信息系统填报提供技术指导。为指导各地科学普查、精准普查,细化实化工作方案,统一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和登记口径,开展多层级技术培训,线上线下累计培训1.5万余人次。
省畜禽普查办建立了普查工作常态化调度通报机制,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实时跟踪各地普查进度,督促加快工作进度,累计调度近20次、通报5次,确保普查工作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徐燕 侯庆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