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3日,记者采访河南省舞钢市枣林镇古铎李村的养猪大户李万邦时了解到,今年该养猪户的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李万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建养殖车间、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在养猪场驻场服务,保障生猪出栏。
“这两天不卖猪,得再等三四天吧。”12月3日一早不到一个小时,舞钢市枣林镇古铎李村的养猪大户李万邦就连续接了好几个收猪人的电话,这样的回答也重复了好几次。
“万邦的养猪场存栏量6000多头,一年出栏1万多头,今年的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同行的枣林镇畜牧站站长袁广召说,今年行情好,去年行情却差得很,尤其是去年底,一斤毛猪才5块多钱,养一头猪要赔300多块。好多养猪户都是在那个时候坚持不住放弃的。
可李万邦咬牙坚持,响应政府号召,出资建了4条“千头线”养殖车间,除了市政府补贴的80多万元,自己拿出了大头儿。“只有规模大了,养殖场的综合成本才能下降,一些机械化设备才能派上用场。
现在,我的养猪场里实现了自动上料、自动刮粪,猪粪也实现了自动分离,沤制的粗肥供不应求。这么大一个养猪场,连我媳妇儿带上工人才20个。重要的是,饲养规模大了,饲料用量也大,饲料厂主动上门,免费派出3个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场服务,我这个老板成了‘甩手掌柜’,只需要关注全国生猪市场行情就行了。”李万邦指了指手机说。
李万邦介绍,自己从1995年开始养猪,存栏规模从50头发展到现在的6000头,其间经历数次猪价的“冬季”和“夏天”。刚开始,他只是想,一定要把规模做大,养一头猪挣100元,一年若能出栏1万头,那一年岂不是能挣100万元?没想到,有时候不仅不挣钱,还赔钱,赔的时候简直要发疯。时间长了,李万邦发现,生猪养殖业有“猪周期”,一般情况下,3年左右一个周期。
“2018年最低谷时赔得那么惨,我为什么还要坚持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坚持下来,猪价一定会上涨。”李万邦说起自己二十几年的“养猪经”来头头是道。(丁需学 牛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