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肉畜

切忌食用未经灭菌处理的病畜肉类及乳制品

2019-12-12 14:12来源:解放日报编辑:李玥
摘要:12月10日,13名中国农科院兽医学院研究生经诊断抗体呈阳性,1人确诊布病。布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接触感染了的动物或食用未经消毒处理的病畜肉类及乳制品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布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还可能会引发各种炎症,导致流产和不育。

  

12月10日,兰州兽研所学生感染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事件有了新情况,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公布:12月7日17时,黑龙江省疾控中心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到省农垦总医院诊断6例布病,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兽医学院(哈兽研)学生。截至12月10日17时,此次疫情相关报告布鲁菌抗体阳性者13人,其中布病确诊病例1例、疑似2例、隐性感染10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前去就诊的49名学生均来自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布鲁菌抗体呈阳性,这一大众相当陌生的专业表述,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就此采访知名感染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专家表示,布病在我国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目前每年全球新发感染病例在50万人以上。城镇化和畜牧业的发展,加上动物饲养、食品加工缺乏防控措施,导致近年布病传播,为公共卫生带来一定程度风险。

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病

布病的病原布鲁菌于1886年由英国医师布鲁斯(David Bruce)在马耳他军队发生此病时首次发现。卢洪洲解释,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人均可能感染。人类布病是通过直接与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牛、羊、骆驼、猪等)接触,或食用了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的肉、乳制品而感染此病。

布病临床表现不一,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痛、睾丸炎、脑脊髓炎及心内膜炎等;牲畜感染主要导致流产和不育。人是布鲁菌的机会性宿主。卢洪洲解释,患者患病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暴露的布鲁菌菌种类型。羊种布鲁菌是最常见的人布病致病菌,也是毒力最强的菌种,与严重急性疾病相关。牛被感染则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感染的牛可产生大量被污染的牛奶,对消费者产生威胁。

从布病发病范围看,全球各地发病不一。已有14个国家宣布消灭了布病。我国历史上,上世纪50—60年代人疫情最为严重,70—80年代显著下降,90年代中期至今又有上升趋势。去年全国报告发病率为2.73/10万,无死亡病例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比上世纪80年代,我国疫区从内蒙古、新疆大型牧区扩展至临近的北方半农半牧区、农区及小城镇,聚集暴发向散在发病转化。报告病例最多省份为新疆、内蒙古及与之接壤的北方省份(如山西、吉林、河北、黑龙江等地报告病例占90%以上)。与此同时,处于南方非牧区的广东省、广西等地近年也出现布病散发病例,河南、福建等省发病率持续上升。

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

一般人群如何防病?卢洪洲指出,布病传播到人,主要因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动物制品,经消化道、体表接触和呼吸道传播,感染本病。经消化道传播是城市人口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通俗说来,通过食入带菌的生乳、乳制品和半生的病畜肉类,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奶酪制品中的布鲁菌可存活数月以上,应在阴凉环境下储存至少6个月再食用;酸奶和酸奶酪导致感染风险则较小(布鲁菌不耐酸性环境)。因此切忌使用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肉、乳制品。

布病患者经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患者大多于3至6个月内康复,仅10%至15%病例的病程超过6个月。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为2%至3%,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内膜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慢性患者一般会遗留有关节病变、肌腱挛缩等使肢体活动受限。卢洪洲表示,预防“布病”还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畜做起,具体说来即患者及病畜隔离,人畜分居、生乳须经巴氏消毒处理、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可进食。此外,现有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较好,高危人群做好防护可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顾泳)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