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粮油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海水稻把万亩盐碱滩变金银滩

2022-10-17 10:35:36来源:新疆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海水稻具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让盐碱地在种植后降低盐分含量,成为高产田。日前,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通过种植海水稻,为农户增收增加了就业途径。

  

稻浪起伏,稻香阵阵。在“水稻之乡”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成片的稻田里满是金黄的稻穗,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丰”景。

割茬、脱粒、运输……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海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脱粒处理后的稻谷全部进入收割机的“肚”里。

“因海水稻具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4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成为高产田。”10月16日,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斌说,“今年海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

地处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河之间的帕哈太克里乡,是喀什地区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受制于盐碱地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当地的水稻亩产一直不高。

2018年6月,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签署了共建“喀什盐碱稻生态中心与喀什盐碱稻生态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启动国家生态粮仓喀什中心项目。在一批又一批深圳援疆干部人才的辛勤努力下,海水稻在帕哈太克里乡“落户安家”。

“我们引进了14个海水稻新品种在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上进行试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李文斌说,“海水稻的种植面积也由当年200亩试验田扩大到了今年的1.3万亩。”

帕哈太克里乡以海水稻种植为突破口,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万亩海水稻基地,使更多农户参与到海水稻产业发展中来,为农户增收增加了就业途径。

“我们家12亩地流转给公司,每年除了9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外,我还在公司务工,家里养了60只稻田鸭,一年收入少说也有5万元。”肖尔巴格村54岁的村民木合塔尔·铁力瓦力迪说。

整地、打浆、上水、施肥、插秧、植保、收割……这里的海水稻生产,已实现从种植前、种植中到收获全流程机械化和数字化。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在帕哈太克里乡建设了海水稻品种繁育基地和海水稻精深加工厂,打造从种子到稻米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广实施稻田鸭等立体种养,实现立体化、科学化种植养殖。

“通过这种立体化种植养殖,村民的收入再次提升。”肖尔巴格村党支部书记桑陆军说。

如今,帕哈太克里乡通过种植海水稻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以现代农业元素和“海水稻+”产业生态圈,拓展稻田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发扬水稻种植文化,探索帕哈太克里乡万亩海水稻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以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通过万亩海水稻基地,将废弃的盐碱地和盐碱水利用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帕哈太克里乡党委书记李笃民说。(韩沁言)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