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钟颖琦 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重大、最基本的问题,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安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粮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产品与食品等物资极为匮乏。1949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仅有1131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也较低,1952年,我国粮食年人均占有量仅有576斤。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全国粮食产量就超过了8000亿斤的大关,由1979的33211.5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30.5万吨,增长了22.64%。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由1979年的680.9斤增至1984年的782.2斤,增长了14.88%,达到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9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4265.8万吨。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再次取得大丰收,达到50452.5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到824.5斤。
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在1997-2003年间有所下降,2004年之后,粮食产量开始稳步提升,2004到2007年3年间增长了7.38%。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1222.6万吨,突破12000亿斤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为66060.3万吨,突破13000亿斤。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出现粮食产量12年连增的局面。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65789万吨,是1949年的5.81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1949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只有1029公斤/公顷,到2018年增长到5621公斤/公顷,是1949年的5.46倍,69年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年均增长2.49%。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三农”政策的指导下,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逐年稳步提高。1978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2527.3公斤/公顷,到2018年增长了3093.7公斤/公顷。此外,稻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也稳步提升,2018年稻谷和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7027和5416公斤/公顷,比1949年分别增加了5137和4471公斤/公顷。
农副产品供应日益丰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商品供应极为匮乏,居民食品消费数量低、种类缺乏,饮食结构也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禽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供应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后,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从1978年的333万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1998万公顷,年均增加43.82万公顷,年均增速高达4.70%。我国蔬菜的生产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1998年间蔬菜产量的缓慢增长期。这一时期蔬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从333万公顷增加到1998年的1229万公顷,增长了2.69倍,但蔬菜的产量增速较为缓慢;二是1998-2018年间蔬菜产量的高速增长期。这一期间蔬菜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放缓,从1998年的1229万公顷增长至2017年的1998万公顷,增长了0.63倍,但蔬菜产量则快速增长,由1998年的38491.93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70346.72万吨。20年间全国蔬菜产量年均增加1592.74万吨,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6%。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果品种单一且生产量极少,1949年全国水果产量仅为120万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水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水果产量达到25688.35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25031.35万吨,40年间年均增加625.78万吨,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60%,比1949到1978年期间提高了3.6个百分点。1990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与人们消费偏好的差异性,苹果、柑桔的产量增速较快,而梨、香蕉的增速相对缓慢。2018年,苹果、柑橘、梨和香蕉的年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8.22千克、29.77千克、11.57千克和8.07千克。
改革开放后,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肉、奶、蛋等禽畜产品的供应日益丰富,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摄入来源。2018年,猪、牛、羊肉的总产量为6522.87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18.2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4.65%。随着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人均占有量显著提高,猪、牛、羊肉年人均占有量从1952年的5.9千克增长至2018的46.33千克,增长了6.85倍。2018年,禽蛋产量达到3128.28万吨,是1980年的17.38倍。牛奶产量为3075万吨,是1980年的26.95倍。禽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显著提高,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从1980年的1.15千克增长至2018年的22.12千克,增长了18.23倍。禽蛋年人均占有量从1982年的2.85千克增长到2018年的22.25千克,增长了6.81倍。
与此同时,我国渔业发展势头强劲,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水产品产量迅速增长。201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57.66万吨,比1980年增长了13.35倍。自1989年起到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二十九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年人均占有量从1952年的2.91千克增长至2018年的46.28千克,增长了14.90倍。水产品成为如今城乡居民“菜篮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对保障人们的营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水产品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2018年全国水产品人工养殖产量为4991.06万吨,天然生产的水产品捕捞产量为1466.60万吨,养殖与捕捞的比例为77.3:22.7。人工养殖的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产量均逐年增加,2018年人工养殖的海水产品为2031.22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44.18倍,人工养殖的淡水产品则从1978年的76.23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2959.84万吨,增长了37.83倍。
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建国初期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194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995.9万公顷,到1952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123979.29万公顷,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7.2%,只有8.8%和3.4%播种面积分别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及其他作物。随着工业、城市和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增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农业生产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步缩减,主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也不断调减。195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2.3万公顷,相对而言,经济作物、蔬菜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略有增加。改革开放之后,为适应人们生活改善的需求,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下调,经济作物和蔬菜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则较大幅度增加。1985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到10885万公顷,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5.8%。1997年,国家开始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随着国家粮食新政策的出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降至69.39%,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为9941万公顷,达到历史最低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粮食种植面积的调减,虽然影响了同时期的粮食产量,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畜牧业、油料、蔬菜等产业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2013年以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0万公顷以上。2017年,在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70.94%为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类及油料作物分别占13.28%和7.95%,其余为其他农业经济作物。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中,玉米、稻谷以及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6%、18%和15%。在其他粮食作物中,大豆占5%,其余为薯类、谷物及杂豆,占比较少。2018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11704万公顷,基本接近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趋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0%左右,经济作物、蔬菜等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3%、16%左右。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粮食产量接连跨越新台阶,粮食安全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战略后院和压舱石作用,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