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三下乡实践队来到安化县大福镇尹新村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安化擂茶的制作工艺,挖掘制茶背后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三下乡实践队来到安化县大福镇尹新村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安化擂茶的制作工艺,挖掘制茶背后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
在问及擂茶的原材料时,受邀制作擂茶的田奶奶说:“这里头嘛,就是芝麻、花生、茶叶,还有那个山苍子,茶叶是我们自己种的,新鲜得很!”
实践队成员体验制作擂茶。
擂茶重点在一个“擂”字。田奶奶每“擂”一次,空气中便有浓烈的香气喷薄而出,引得众人屏气观摩,啧啧称奇。队员们纷纷上场体验擂制的过程,并“擂”得起劲。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擂制成粉、兑水成糊,田奶奶最后在茶碗中加入炒米、花生和玉米,用一柄竹筒勺子盛上一碗茶汤,便是擂茶了。实践队成员们捧过茶碗品起擂茶滋味,感觉与寻常绿茶红茶不同,擂茶一般以咸味为主,配合炒米花生等配料的馥郁清香以及茶叶的新鲜口感,颇有一番风味。
已经制作好的擂茶。
同时,田奶奶摆出了装有花生、葵花籽和酸黄瓜的碟子。据了解,按传统风俗,喝擂茶时要摆放八只“碟子”,既是应了老式八仙桌喝茶的习惯,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擂茶,发源于汉,盛于明清,是一种承载千百年历史的古朴传统。队员们认为,如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手艺消退、后继无人的困境,像安化擂茶这样将传统融入生活日常,能使传统文化在时代洪流中延续命脉,与时俱进,加以创新。(夏木清 吴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