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绿春,道路像丝带在山腰间来回打转,层层叠叠的绿色包裹着一座座村寨。
“阿叔,这是我家屋后的老树茶,你帮忙看看可适合做白茶?”一大早,绿春县三猛乡苏丫村村民李得生拎着一包茶叶找到林益苏丫茶厂总经理陶晓林,请他指点一二。今年雨水偏少,茶叶供不应求,村民们种茶、采茶的热情高涨。
三猛乡地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世代居住于此的哈尼人与森林、梯田、茶园相依相伴。茶叶是三猛乡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但是由于过去管理粗放,品种杂乱,卖的都是“原字号”,很少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茶产业要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硬支撑,关键是要把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看到票子、尝到甜头,让好资源长出好产业。”乡党委书记普公强说。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绿春县提出产业扶贫覆盖到户,实施以茶叶、胡椒等产业为主的提质增效行动,夯实稳定脱贫基础。趁着这个机会,去年林益苏丫茶厂、习比东茶厂先后建成投产,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近千亩,通过收购农户自产的鲜叶、干毛茶,带动农户增收。
龙头企业有了,新技术也要跟上。扶贫工作队与农科站牵线合作,把专家请进村,讲市场、讲技术,培训课开到田间地头,水肥管理、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全程推进标准化。“刚开始肯定想不通,整根枝条只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谁不心疼!”普公强说,技术员耐心讲解,手把手教授,鲜叶收购价从过去每公斤5毛钱上涨到平均3.5元,群众心服口服。“通过提质增效提升了群众的商品意识、质量意识,从而提高了茶叶标准、市场认可度,仅此一项老百姓人均增收3000多元。”(李树芬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