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总抓手,梯次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坚持走政治、德治、自治、共治、法治、智治“六治”融合的食品安全治理路径,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保障能力。如今,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入全省优秀行列,食品安全满意度全省第一,食品产业向高质量阶段迈进,人民群众食品消费信心显著提升。
坚持政治引领,在落实党政同责中强化使命担当
从思想认识上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从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的高度认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在谋篇布局中展现政治担当。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纳入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全域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高标准推进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行动,全面助力河南食品安全省建设实施,全力助推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实施。
从强化监管上落实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寓监管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动作为中履行政治责任。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实,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重大问题。加强党建引领,在食品企业中广泛建立非公党组织,以党建高质量促进食品产业发展高质量。
坚持德治教化,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坚守价值取向
大力弘扬“尚德守法、诚信为本”的传统美德,使“用良心做食品”成为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实施“良心工程”。创办期刊,发挥文化的渗透、榜样的引领、案例的警示作用,在全市倡导构建“用良心做放心食品,用诚信做品牌企业”的食安文化,强化行业自律。
开展专题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专题讲座、培训考核等活动,强化食品普法和科普宣传,引导市场主体坚守道德底线、生产经营“良心食品”。
建设宣传阵地。打造5个食品安全主题文化公园,寓教于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科普课。建设50个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强化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素养。依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或实验室,常态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坚持自治强基,在加强行业自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狠抓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明确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强化行业自我约束,做好强基固本工作。
聚焦企业责任创新管理。在全省率先实施并推广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查制度,实施“日检查、周排查、月通查”。
聚焦质量安全健全体系。组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服务管家”团队,开展HACCP、ISO22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推行6S标准化管理,实现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
聚焦行业自治完善机制。发挥行业协会沟通协调、监督指导作用,鼓励出台实施自律制度和团体标准,主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坚持共治聚力,在多元协同参与中完善治理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目标和考核,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县乡三级食安委主任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建立形势会商、风险交流、数据共享等机制,食品安全工作运行高效有序,党政同责扎实落地。
坚持部门联动。建立市场监管、公安等13个部门联合行动协调机制,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市场监管所,各行政村(社区)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
坚持示范引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以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创建水平,高质量打造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15个、食品安全示范街20条、食品安全示范小区25个、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00家,食品安全创建氛围浓厚,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坚持社会参与。联合新闻媒体开通《食安鹤壁、你我同查》直播栏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全程参与执法过程,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12345、12315双线并行,热线24小时在线服务,及时有效处置食品消费举报投诉,落实举报奖励政策,鼓励公众依法监督和举报,打好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全民战”“持久战”。
坚持法治保障,在推进监管执法规范中守牢安全底线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做到事前依法规范、事中依法监管、事后依法严惩。
创新方式,提升监管执法科学性。探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优化监管资源配置能力,按照不同等级,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不同频次监管,对养老机构、学校、农村集体聚餐等“一老一小”“聚多离少”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防控,提高靶向监管能力和科学化监管水平。
协同联动,拓宽监管执法覆盖面。从源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构建分工明确、职能清晰、责任到位的监管制度,依法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拉紧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链条。
依法严惩,增强监管执法震慑力。按照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保持食品安全问题整治高压态势,强化行刑衔接和案件移送,从严打击各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对抽检结果、典型案件进行公示、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坚持智治赋能,在加速智慧监管建设中推动治理现代化
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由“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实现“机器换人”。
围绕需求搭平台。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切入口,搭建智慧监管系统平台,融合监督检查、智能抓拍、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校园食品安全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
试点突破建样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以山城区为试点,建设区域性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发挥突破带动作用,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成效、经验和问题,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及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立体推进建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开发市级智慧监管平台,鼓励、支持各县区打造区域性“互联网+智慧监管”智慧中心,适时接入市级平台,形成互联互通智慧监管大网络,逐步建立“源头可溯、环节可控、去向可查、人员可管、风险可防、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
巧借外力强支撑。与美团等互联网技术企业签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战略框架协议,利用网络订餐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为完善智慧监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厚植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