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锋生物科技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40万吨玉米淀粉、20万吨葡萄糖、10万吨麦芽糊精、10万吨山梨醇、500吨辅酶Q10和10万吨玉米胚芽油生产线各一条,目前仓储项目已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华北制药生物发酵基地总投资1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6亿元。项目一期建设10000吨/年固态营养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二期建设20000吨/年固态营养素、60000吨/年山梨醇生产线及配套设备设施和配套电厂。目前一期工程动力车间蒸汽、循环水系统试车完毕,发酵车间、提取车间试车完成,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计评审……今年以来,总投资201.17亿元,通辽市重点推进的15个玉米产业链上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通辽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1500万亩以上,占全部播种面积的70%,玉米年产量达到150亿斤以上。2018年,“通辽黄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作为通辽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参加了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以2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19年,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重新评审,“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达到301.6亿元。
近年来,通辽市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玉米“吃干榨净”上做文章,以发展玉米生物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玉米加工转化、增值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下大气力壮大产业链条,推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向绿色、精深、高端延伸,全力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有玉米生物产业链规上企业16家,重点企业有梅花生物、华曙生物、利牛生化、中圆生物、三星、德瑞等玉米加工企业。已形成105万吨淀粉、58万吨味精、22万吨氨基酸、35万吨酒精、8200吨土霉素碱、5万吨麦芽糖、13.8万吨乙二醇、5万吨玉米油的生产能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通辽市第六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把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聚焦到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上,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已成为该市最具现实基础、最有可能打造出特色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建设中,全市政企联动绘制“玉米产业图谱”,抓好区域分工。开鲁工业园区重点培育药品级产业集群,主攻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提升在全国相关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科尔沁区重点发展食品级高端终端产品,主攻小品种氨基酸研发生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
开鲁县聚焦产业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推进玉米加工转化、增值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全株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产业的集聚效应日趋显现。目前,全县已经入驻上下游紧密衔接、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玉米生物科技企业32家,年可转化玉米260万吨,强力霉素产能占世界60%,舒巴坦酸产能占世界36%。逐步形成了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的4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年均分别增长20%和12%。
科尔沁区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全力培育壮大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推动玉米生物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海邻生物饲料项目有效延展低质资源利用链条,顺通生物乙醇技改项目开辟醇类产业精深加工新路径,梅花生物海藻糖、药用氨基酸扩产等项目打开产业“蓝海”,越来越多优质、绿色、高效的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以“玉米—淀粉—氨基酸”“玉米—淀粉—酒精”“玉米—淀粉—有机酸—乳酸—聚乳酸—生产可降解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链条,产品持续向高端化迈进。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玉米全株开发,突出玉米全株产业链建设,聚焦玉米生物科技,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坚持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继续引进高附加值玉米深加工项目,完善玉米产业发展载体,推动全市玉米生物产业向绿色、精深、高端延伸。稳定发展现有氨基酸、淀粉糖、变性淀粉、生物饲料、糠醛等产品,大力发展食品级、医药级氨基酸、原料药等高端产品,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建成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郭洪申 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