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杨金萍 王勇)风吹麦浪,丰收在望。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路井镇新民社区的麦田里,数十台收割机一字排开,积极做好作业前的最后准备。五月末六月初,路井镇新民社区正式拉开了2022年夏收工作的序幕。看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收袋装车,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场的干部群众心底除了喜悦,更充满着兴奋和期待。从原先的“无粮村”到如今的“种粮大村”、从原先普遍的“单兵作战”到如今的“规模化模式”引领、从原先的“特色产业”到如今的“两藏战略”,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合阳县新民社区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部署,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和粮食安全同频共振的振兴之路。
新民社区地处合阳县路井镇政府东南方向,是名副其实的黄灌区。同时,由于与大荔县的高明镇、平民镇接壤或毗邻,村民们见多识广思路活,农业发展一直以高效经济作物为主,而且更新换代快。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山峰对记者讲,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四五年前,新民社区一直是远近闻名的“无粮村”。2017年11月,新民社区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541人,清产核资核定资源性资产10072亩,其中耕地8516亩,预留机动地863亩;经营性资产429万元。改革后的新民社区依然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在路井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新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建立新民养殖场养殖肉牛300头;利用苏陕扶贫、以工代赈、移民补助等资金,引导建立新民设施农业园区占地500亩;结合产业需求,建成新民冷库2座,总库容3000吨,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益。
社会化服务导入 市场化运作体系初步建成
然而,这两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市场行情的巨大波动,新民社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社区的出路在哪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出路在哪里?新民社区属于粮食优质种植区,2018年,以粮食种植为突破口,新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始了新的探索。当年,合作社流转1900亩群众承包地进行粮食生产,建成新民社区方田农业园一处,位于西范路和安徐路交错带,参与土地流转农户226户,采取“集体经营+群众务工”的方式,通过2019、2020年两年多的集体生产经营,又逐渐暴露出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群众存在吃大锅饭思想等问题,导致集体经济收益和群众收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情形下,路井镇党委经过综合研判,多方摸索,在2021年秋粮玉米种植时,指导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入股分红”的形式,以300元/亩的价格作为保底收益,入股群众1900亩地,进行粮食生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将1900亩粮食种植的耕、种、管、收等环节全部托管给鑫侬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社会化服务。托管一亩地服务费用为200元,村集体支付140元、财政补贴60元,生产省心省钱、高质高效,去年托管的玉米净利润达460元/亩。
生产专业化 粮食产业化 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李山峰介绍,托管后,整个方田只需四五个人辅助管理,极大解放了劳动力,也大大地增加了粮食的产出效益。今年全程托管小麦,一亩地净利润有望达到530元左右。一年下来,一亩地净利润可达1000元,集体经济收益可达190万元。按照约定,收益的51%用于集体留存,49%用于入股分红,每亩又可获得500元分红,加上流转费300元/亩,每亩耕地群众可以净收益800元。出让土地的群众还可通过别处务工获取工资收入。例如:一组农户赵建勇,家中5口人,将自家16亩责任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自己和妻子出外务工,家庭年收入15余万元,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农户刘永江家中4口人,将12亩责任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夫妻二人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6万多,加上儿子外出务工收入,年人均超4万……如今,在新民社区,像赵建勇、刘永江这样的农户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失,随着国家粮食种植政策的不断调整,村民们的种粮热情也逐渐被调动起来。目前,新民社区将近一半的土地都纷纷种上了粮食,更有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加入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渭南市合阳县麦田收割场景 图片来源:渭南市合阳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