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健康

饺子为健康而生

2022-12-16 09:30:39来源:山西晚报编辑:吕可意
摘要:无论你是否爱吃,饺子在这个时候所承载的意义都与吃饱、吃好这种低层次需求不同,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礼节,一种与时节相应的仪式,甚而这其中还有一段被刻入民族基因中的历史。

  

寒冬已来,冬至将到,饺子与这个节令渊源深厚,是这一天当中必吃的一种传统美食。无论你是否爱吃,饺子在这个时候所承载的意义都与吃饱、吃好这种低层次需求不同,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礼节,一种与时节相应的仪式,甚而这其中还有一段被刻入民族基因中的历史。

饺子的诞生据说是跟张仲景有关,是承载着一种使命应运而生的食物。如今谈论到张仲景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一位名医,而张仲景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他的认识首先是一位地方上的行政官员。他最终成为载入史册的名医,与所处的时代有关。

张仲景大约生于公元150-154年,他生活的时期时值东汉末年,兵祸连绵,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之疫病流行,许多人因此失去生命。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张仲景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他曾提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全族两百余口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伤寒,可见当时疫病流行程度之严重。张仲景的家族是大家族,尚且在这场疫情中死亡了百余人,其他一些小家族,甚至一些生活在贫寒之中的人们的遭遇可想而知。

目睹此景,张仲景立志要学习医术,济世救人。明·李廉《医史·张仲景补传》中记载:“(张仲景)工于治疗,尤精经方,遂大有时誉……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洛阳,顒深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张仲景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

张仲景曾一度担任长沙太守,但他对仕途颇为轻视,也不愿意做官。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就不再办公,而是在大堂上为人置案诊病,即“坐堂”。传说中,饺子就是在他卸任长沙太守、告老还乡时发明的。那年的返乡途中,正值寒冬时节,四野荒芜,寒风伴着飞雪,天地一派萧瑟。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生了冻疮,甚至连耳朵也冻烂了。他琢磨着,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帮那些穷苦百姓。这一路上,他让随行的人在空地上搭起了棚子,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皮包起来,再下锅煮熟。吃完之后,人们浑身暖暖的,再也没那么多人冻伤耳朵了,后来人们便把这种汤起名叫“祛寒娇耳汤”,这种面皮包起来的食物就是我们现在的“饺子”。

从此之后,饺子就成了冬至时节餐桌上的标配,这样的饮食习俗的背后恰恰是为了让寒冬时节的人们能够健康越冬。可以说,饺子因疫而生,为防疫、治疫而流传千年,最终演化为一种传统食品。

其实中国人餐桌上的很多食物,最初的模样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生,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与事关生存有关,而非是单纯地追求口腹之欲。时光流逝,朝代更迭,食物在餐桌上的意义也逐渐发生着变化。饺子的意义也不再是为了抵御风寒,治疗冻疮。饺子的味道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演化出了万千味道。不过,饺子的制作方法却不曾发生变化,依然是将馅料包入面皮中煮熟后食用。

如今,医学的发展已经让饺子彻底成为了传统饮食,不再是治病的“汤药”。

千年流传中,人们不断对其改进,如何能让饺子变得更加美味,如何能让饺子皮更加晶莹剔透……餐桌上的技术改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并且还为不同馅料的饺子赋上了不同的美好寓意。芹菜馅的寓意为勤财饺,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被人们称为久财饺,祈福能获得长久的物质财富;白菜馅,更有百财之说,还常常被人们用来祝福新婚燕尔白头偕老。鱼肉馅被称为余财饺,还有牛财、羊财之类的说法。张仲景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当初为了治病的饺子居然还能生出各种招财的能力,红尘俗世大抵就是这样吧,从五谷丰登到财源广进,总有填不满的欲壑。

不论饺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孕育出怎样的寓意,它最初的模样和功能都不该被我们遗忘,从“祛寒娇耳汤”到如今常见的饺子,都是一种承载了爱和祝福的食物。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冬日里,在即将到来的冬至时节,愿饺子依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好运。(李雅丽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