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市闻 记者戴正聪) “用了‘浙品码’后,可以一目了然获知孩子穿的校服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合格证明、检验结果、服务承诺等相关信息,让我们感觉更放心了。”在湖州德清,一位学生家长对“浙品码”的夸赞溢于言表;“当某类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较高,被系统判定为高风险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分级分类监管比例确定生产企业覆盖范围,监管更加精准也更加智能了,现在我们的小家电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降低了6%。”在嘉兴,一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用数据展现了分级分类监管系统为产品质量工作带来的提升。这些在各地试点的创新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正是得益于浙江省产品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建设。7月28日,全国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工作交流会在嘉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打造产品质量智慧监管平台,从生产源头入手,强化风险管控,提升监管效能,探索质量追溯,形成监管闭环。
分级分类监管系统,实施差异化监管
2020年4月,浙江在嘉兴试点,通过打造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系统,将产品分为高、中、低风险,企业分为风险、非风险类,并依据风险企业占比赋予区域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实现基于风险的精准管控和智能闭环。制定《产品质量安全分类分级分色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一图一码一指数”管理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规范,将全市249种产品纳入系统中,实施差异化监管。按照严格的测算标准,将嘉兴市域企业分为风险企业311家、非风险企业7585家;通过区域评估划分红色区域4个、橙色区域2个、黄色区域8个、绿色区域59个。经过对嘉兴全市5万余家生产企业主体开展调查摸底后,录入重点工业产品企业7896家,自动采集整合监督抽查、日常检查、投诉举报、行政处罚、合格评定等行政监管信息3000余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端口对接,为综合执法、合格评定、计量部门开通查询反馈端口,促进协同监管。通过构建“驾驶舱”,推动“整体智治”。该“驾驶舱”分为产品抽查情况、区域分布情况、计划执行情况、不合格发现率排名等8个板块,集中展示监管数据运营中心归集处理结果,提供更直观、更智能的场景体验。目前,嘉兴重点监管企业总数减少16.4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较实施前减少18.40%,监督抽查经费同比下降3.92%,对不合格企业强化监管抽查覆盖率提升5%。
风险预警处置系统,实现质量管控
产品质量监管一直面临着监管对象量大面广、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信息未互联互通、监管靶向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提前识别风险并进行预警,监管存在被动性、滞后性。今年6月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台州试行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处置系统,产品质量风险智能研判占比可提升至70%以上,系统直接分析预警占整体决策比重30%以上,系统辅助分析占整体决策比重40%以上,大幅提升风险发现预警能力、风险应对决策水平。通过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舆情风险预判模型,通过AI智能研判,系统可自动生成各类产品的风险值,再由专家二次研判,确定其风险等级,实现了产品质量风险智能预警,增强了监管靶向性。通过横向推送、纵向分派的流转模式,从机制上解决“各自为政”的弊端,形成监督抽查、结果处理、标准服务、执法办案等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同步展开、同步闭环,实现了行政效能和监管能力有效提升。通过数据流转,监管部门可以在萌芽阶段消除风险,化解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效提升了监管的精度和效率;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对不合格产品数据及风险信息的分析,强化平台产品质量内控;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督促行业成员排查自身存在风险隐患并进行整改,提高全行业产品质量水平。
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浙品码”)系统,实现质量追溯
“浙品码”是浙产产品的身份证,全面呈现产品质量基本信息,让产品拥有不可仿冒、可追溯的身份ID,并实现从产品生产、销售到消费全链条信息可溯。今年5月以来,“浙品码”赋码系统陆续在质安校园、现代家居、风尚饰品、智能安防、家装建材等重点消费品行业试运行,目前已有54类产品84家企业赋码使用,产品赋码数75147个。通过“浙品码”系统集成生产企业的各类信息,全部信息可实现一码掌握,包括企业与产品基本情况、质量与服务承诺、产品检测报告、质量反馈信息等。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贴在产品包装上的“浙品码”二维码,进入手机端口进行信息查看,实现从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到监管部门的追溯管理。比如,家长发现校服有质量问题,可以扫码进行线上反馈,供货商需在承诺时间内解决处理;如果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家长的反馈信息将转入市场监管部门的投诉通道。目前,供货商将许多以往线下才能实现的功能搬到了线上,如采购、付款、增订、补订、退换货等,实现全服务实时对接。目前,通过“质安校园”端口,家长可实现“码上增订补订、码上换货、码上缴费、码上下单”等一系列功能。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还将纳入即将上线的“浙江质量在线”平台集中运行,使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产生“聚合效应”“裂变效应”,形成产品质量现代化治理生态体系,为全国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更多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