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放心挑选,我们的野生菌都是在村里的森林采的,有毒、不能识别的菌子绝对不会进入市场,我们村的志愿者还会教大家辨认和烹饪野生菌,让大家放心食用。”7月23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野生菌交易市场里,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陈维亚正在向客人介绍野生菌。
记者看到,不大的野生菌市场里,各个摊位摆满了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的野生菌,要是不了解野生菌,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是观音村村民,是市场商户,也是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益生菌’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陈维亚说。
陈维亚所在的观音村森林覆盖率达85%,因盛产野生菌,又紧邻210国道,这里一直都是龙里和贵阳人周末休闲游的热门地。在2006年新农村改造后,观音村建设成为白墙黑瓦、环境宜人的乡村旅游新热点,每周末都能吸引百余名游客前来休憩、尝鲜。但2015年贵龙大道通车后,观音村交通优势明显下降,农家乐经营受挫,村民们收入减少,纷纷外出务工,致使观音村的发展陷入困境。
怎么办?2018年底,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推进,观音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新路,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用新亮点吸引客源。同时,将野生菌交易市场商户和农家乐经营者聚拢,组成“益生菌”志愿服务队,主动为游客讲解野生菌食用和防中毒知识,并提供免费茶水、充电等服务,提高旅游满意度。
观音村沈家乡菜的老板娘罗芬也是志愿者之一。几年前,她联合村里几家农家乐老板,发起“吃在农家半月谈”活动。“半月谈开起来后,大家抱团发展,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如何规范交易市场秩序、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做大做强野生菌产业。”罗芬说。
截至目前,“吃在农家半月谈”活动已开展36次,解决餐饮菜品、经营环境、服务内容、市场管理等7个方面115个问题,切实做强“黔中第一菌”品牌,让食用菌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方式,为村里经济提高效益。
数据显示,2020年,观音村农家乐平均回客率达62%,户均营业额增长64%,达到每月2.3万元,食用菌交易额3000万元,村集体收入170万,年户均收益可达2.1万元。(梁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