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年产量达60亿斤,平均亩产1300斤以上,二者均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积极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试点,土壤有机质不断改善,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1%……吉林省公主岭市地处素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的松辽平原腹地,近年来专注黑土地保护,加强种业研发,做强玉米产业链条各环节,玉米产业成为当地的“黄金名片”。
保护耕地创丰收
盛夏时节,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兴村东兴隆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的玉米长势喜人。
这片农地里夹杂着碎朽秸秆,踩上去颇为松软。该合作社理事长李振军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玉米收获后,会将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农作物生长,还有利于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自2015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以来,公主岭市通过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玉米大豆轮作等举措,保护性耕作农地面积达169万亩。
李振军告诉记者,他流转的700多公顷土地全部采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并采取玉米与大豆轮作、间作的种植模式。同过去的种植方式相比,现在种玉米使用的化肥量少了20%,但增产10%,还可享受有关补贴政策,增收效益明显。
近年来,为提高耕地质量,公主岭市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还田沃土、农膜回收利用、粪肥施用等行动,土壤肥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综合施策,该市项目区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54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3.2%,耕层厚度也相应增加,耕地质量越来越可持续。
同时,公主岭市还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绿色增产技术全覆盖,通过运用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推进了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促进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种子“芯片”发威力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公主岭市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同样离不开当地强大的育种科研实力。多年来,坐落在公主岭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隆平高科玉米科学院公主岭育种站等研究机构为当地农业发展进步提供着智力支持。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黄威告诉记者,所里设立了玉米新种质创制与品种选育、单倍体育种技术、育种技术、品种测试与示范、育种资源5个玉米科研团队,“十三五”以来承担项目110余项,育成新品种51个,国家首批8个机收籽粒国审品种之一的“吉单66”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产品唯一玉米品种,该所研发的“吉黄诱7号”填补了我国高频诱导系及无幼苗期鉴定标记的空白。
前些年,吉林省农科院以玉米所等研究所为主体,发起设立了一家股份制企业——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吉林农科院玉米所等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该公司每年有10余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年销售种子1000万斤左右。
今年6月份,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公主岭揭牌成立。未来,这里将建成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会有数十家育种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进驻,进一步推动当地玉米种业研发创新、不断做强。
在吉林省农科院附近,有一条街汇聚了上百家种子销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年备耕时节,当地农民、各地种子经销商等纷纷前来采购玉米种子。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公主岭市已逐步成为辐射东北四省区的种子集散地和交流中心,种子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均位居全国前列,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深加工增附加值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公主岭一年粮食产量达60亿斤,其中玉米就有280万吨(56亿斤),除了以原粮形式外销其他省份外,相当一部分玉米在本地做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
记者走进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只见一辆大货车正拉着一车厢的玉米粒驶入大门,经过称重、检测湿度等程序,转到不远处的玉米仓储车间。
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2006年4月份投资兴建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净化玉米达80万吨,占公主岭市玉米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主要产品有食用玉米淀粉、果葡糖浆、玉米蛋白粉等。该公司人力行政总监刘忠平说,他们最新研发的蜡质玉米变性淀粉附加值很高,可卖到每吨1万元。
据了解,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相关产品已分别通过雀巢、联合利华、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认证,成为其长期供应商。
除了做工业食品原料,公主岭的玉米还被加工成饲料,用于发展养殖业。作为吉林省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吉林仟客莱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配方中除了豆粕,70%的成分是玉米。2021年,仟客莱公司生产饲料10万吨,产值达5亿元。
仟客莱公司董事长孙建国表示,他们在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兰州等地设立了子公司,计划在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新厂,力争建成30万吨饲料产能。
玉米浑身都是宝,在公主岭,即便是玉米须,也被做成茶品进行销售。在公主岭九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一款款玉米须茶产品陈列有序。该公司负责人吴广志告诉记者,他们结合中医食疗文化及治未病理念,对玉米须做除杂、去黑头、除尘、揉捻、烘焙、杀菌等处理,辅以药食同源植物,加工成玉米须茶。由于产品口感好,具有特有的清香和功用,公司一年销售额就有四五百万元。
鲜食玉米俏市场
长期以来,鲜玉米只能在收获期前的一段时间用于蒸煮食用,太嫩或者太老都会影响口感。即便有了冷藏保鲜技术,鲜玉米的贮藏与加工规模仍较小。如今,鲜食玉米在公主岭已经长成大产业,当地年销售鲜食玉米超过4亿穗,产值达14亿元,带动超5000户农民增收。
夏至节气并不是普通玉米的鲜食期,但是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一片繁忙,一穗穗鲜食玉米经过切割、清洗、塑装、蒸煮等程序,成为真空保鲜玉米产品,销往各地。
农嫂公司副总经理刘友刚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真空鲜食玉米行业创造了3个“全国第一”:产量1.2亿穗,销售量全国第一;电商销售额1.25亿元,在玉米类产品中销售额全国第一;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全国第一。
好业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2016年,当地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在农业园区内建立鲜食玉米孵化基地,农嫂公司及时入驻并建设园区新工厂,迅速扩大产能,产值由2017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6亿元。
为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与口感,农嫂公司引进了国外有关生产工艺,并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他们以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为技术依托,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了玉米、果蔬食品联合研究中心,建立鲜食玉米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并与2000多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引进国内外中高端鲜食玉米品种200多个。
目前,公主岭市鲜食玉米基地发展到8.1万亩,形成了以多家规模企业为支撑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产品畅销海内外。(马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