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不负春光,开足马力抢抓农时,进行春耕生产,八桂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助力乡村振兴,3月以来,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农资产品的检查力度,认真排查农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制定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方案,确保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开展复混肥料质量抽检
“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查,确保农民朋友用上‘放心肥’。”3月7日,针对如何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处处长刘铁辉介绍。早在2021年12月28日,该局就下发了对全自治区生产、销售复混肥料、磷肥、农用薄膜等农资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的通知。
刘铁辉表示,2022年,广西市场监管系统计划抽查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复混肥料200批次,其中,在生产领域抽查150批次,在流通领域抽查50批次。同时,将分别抽查磷肥和农用薄膜30批次和50批次。目前,承检机构已开始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在市场上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样品。
进入3月以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秀成带领执法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样、现场检测等方式,深入桂林市北辰路、新建路、相人山以及灵川县、兴安县等地农资市场经营门店进行检查。截至目前,该局共开展农资市场检查8次,检查农资经营户近30家,抽检农资8批次,其中6批次为化肥;农膜2批次,样品正在检验中。
检查农资市场产品质量
“请您严把农资产品进货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明码标价。”3月3日,在广西海湾农资综合市场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时,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公用企业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提醒农资经营者要依法守规、诚信经营,切实保障春季农资市场健康有序。
当天,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市场农资经营者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超许可范围经营,农资产品进销货台账是否完善,销售的农资产品是否过期、失效、变质,是否存在商标侵权、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包装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是否有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行为。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向经营者宣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引导经营者严格自律,诚信守法经营。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常态化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监测平台,加大对涉农广告的监测力度,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查办案件,形成对农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震慑。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3月2日,南宁12315中心共接到农资相关投诉15件、举报12件,消费者主要反映购买的农资存在质量问题,以及货不对板、虚假广告等。
查封涉嫌假冒“钙镁磷肥”
“为了多赚点钱,买了流动商户送货上门的低价化肥,却不知道竟是假冒劣质产品,这下糟了,今年赚的钱全部要打水漂!”3月2日,当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下达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时,融水县安陲乡某农资经营点业主覃某某直呼后悔。
此前,融水县纪委监委、市场监管局组成联合执法队,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定对象的方式,直插乡镇集市、农村商店等基层一线开展农资检查,发现覃某销售的一批“钙镁磷肥”有问题。经查验,执法人员认定该批共计209包、每包重25公斤的钙镁磷肥涉嫌假冒,执法人员当即对该批化肥进行现场查封。
随后,执法人员又在安陲乡另一家农资经营点查封了31包同品牌的涉假钙镁磷肥。春耕以来,融水县市场监管局已督查农资经营点近百家,发现问题5个,均已立即整改;查封假冒化肥经营点2家,查扣假冒化肥6吨。目前,该局已对销售假冒化肥的行为立案调查。(孔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