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科技

14头克隆“苏淮猪”诞生

2021-05-28 9:17来源:农民日报编辑:钟艳平
摘要:近日,14头克隆“苏淮猪”诞生了。据了解,“苏淮猪”混合了两个品种的移植,同时获得苏淮猪的公、母克隆后代,这是国内首次。

  

今年4月底,14头可爱的黑乎乎的猪仔在科研工作者的期盼中诞生了。这可不是一般的猪!他们是克隆“苏淮猪”。据悉,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淮安研究院,与江苏省畜牧总站联合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不同“性别”的苏淮猪和二花脸猪的混合移植。进行胚胎移植的3头大白受体母猪先后顺利分娩,共获得14头苏淮仔猪,其中8头苏淮公猪和6头苏淮母猪,最重的1.5千克,最轻的0.335千克。

混合了两个品种的移植,同时获得苏淮猪的公、母克隆后代,这是国内首次。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黄瑞华教授表示,这充分证明,通过体细胞保存,可实现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优秀种猪个体的扩群。

新技术让优秀猪个体快速扩群成为可能

苏淮猪是以淮安市淮阴种猪场为基地,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会同淮安市农委、江苏省畜牧总站等多家单位,历时12年联合攻关培育而成的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黄瑞华介绍,作为大白猪和淮猪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猪,苏淮猪既保留了原始地方猪种淮猪的耐粗饲、肉质优的特性,又吸纳了大白猪生长快、瘦肉较多的优点,是节粮、瘦肉型猪优秀品种,抗逆性强,耐粗饲,体质强健。

非洲猪瘟疫情袭来后,保护猪遗传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华介绍,该院联合江苏省畜牧总站、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及淮阴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对淮阴新淮种猪场的苏淮猪采取了生物保护措施,并兼顾了培育猪种苏太猪的生物保种。“抢救性”地保存了苏淮猪、苏太猪等培育猪种DNA样品约1000份,保存苏淮猪体细胞35份、冷冻精液18份。

这些生物资源库保存效果如何,是否具备生物复制能力?黄瑞华说,只有利用新技术成功复制,这些遗传资源的保存才能为我国培育猪种持续选育与扩繁保驾护航。“近年来,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受疫病等因素影响,群体数量减少,我们想保护这些优秀遗传资源,最大效率地提升保种和育种效率,所以想尝试不同品种与不同性别的混合移植,看能否产下猪二代。”

黄瑞华团队通过体细胞克隆测试,将供体分化的体细胞(如耳组织或胎儿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获得重构胚胎,然后通过胚胎移植生产,确保其与供体细胞遗传背景一致的克隆后代。

2021年1月,该团队李平华与侯黎明副教授精心策划,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首次将苏淮猪和二花脸猪两个性别的体细胞混合移植到5头大白受体母猪,期望一次性获得两个品种两个性别的克隆小猪。

“相较于体外受精和人工授精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就可以保留供体细胞的所有遗传物质,对个体进行复制。”侯黎明介绍。

4月27-29日,14头苏淮仔猪顺利诞生,生长状况良好。黄瑞华说,苏淮猪公、母猪个体混合克隆成功,证明他们收集的遗传素材具有活体可复制性;不同性别个体体细胞混合克隆成功,进一步提高了克隆效率,为优秀猪个体扩繁带来了新希望。

生物技术保种推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农业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2021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年版)》,收录猪地方品种83个、培育品种25个、配套系14个。

江苏省畜牧总站副站长贡玉清研究员说:“这些新品种和配套系多数基于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进行培育,一定程度上是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延伸。它们不仅保留了我们地方猪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同时又兼备了引入品种在生长肥育性状和胴体瘦肉率方面的特点,大大丰富了我国猪遗传资源,为我国猪的育种创造了新的遗传素材”。

记者了解到,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在黄瑞华带领下长期从事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为二花脸猪、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等资源保种场建设发挥了指导性作用。

养猪研究所分别在武进、昆山和海门建立了二花脸猪研发中心、梅山猪研发中心和沙乌头猪研发中心,同时在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建成生物资源保存与品种(系)创制中心。

据黄瑞华介绍,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团队第一时间收集江苏及周边省份地方猪遗传资源体细胞、精液、DNA等生物遗传材料,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等保护手段,开展了地方猪遗传资源生物技术保护。

目前保存的遗传资源生物材料涉及二花脸猪、梅山猪、嘉兴黑猪等猪遗传资源8个,收集DNA样品3704份、体细胞样品168份、冷冻精液106份,同时为淮猪、沙乌头猪、玉江猪(玉山黑猪)及安庆六白猪进行了现场冷冻精液保存36份。

作为活体保护的补充方式,遗传资源生物材料保存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已成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及育种工作的有效手段。黄瑞华表示,此次苏淮公猪和母猪同时克隆成功,证明收集猪遗传资源的体细胞遗传材料进行体细胞克隆,是完善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推动生猪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降低成本,本次克隆成功,其实是基于多项科研项目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的,其中至少包括江苏省地方猪遗传资源遗传材料保存与检测项目、淮安市苏淮猪生物技术保种工程项目、淮安黑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南京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等;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后续研究有待深入,例如,这些克隆猪能否像正常猪那样获得正常的生长与生产性能、能否继续繁衍后代、其性能是否能够正常遗传,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攻关研究的话题,所以真正产业化还任重道远,但我们义不容辞。(李丽颖)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