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合成生物学界的一次‘登月’行动,我们想探索人类构建生命的上限。”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司同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司同所说的“登月”,离不开位于深圳光明区的合成生物大设施。他在大设施建设中担任总工艺师。“如果说合成生物学是像搭积木一样搭建生物,那合成生物设施就是将这一技术从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变为大规模自动化的机器作业。”司同介绍。目前,深圳先进院团队正在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合作研发人工降解酶,解决粮食发霉引发的毒素问题,而大设施大大提高了这一工作的效率。
细心寻找“对的酶”
下雨天后作物很容易发霉,尤其在南方,而由此造成的真菌毒素污染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和饲料安全的重要隐患。事实上,全球25%的食品原料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我国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食品原料损失累计约3100万吨,超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5个西部省区全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我们尝试用人工降解酶来解决这一问题。”司同告诉记者。
合成生物大设施自动化功能岛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在其生长代谢中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有致癌性与强毒性。目前生物脱毒是真菌毒素降解的主流方法,需要用到天然酶来降解,但也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的弊端,难以大规模应用,”司同表示,“此时就需要经工程改造的人工降解酶登场了。”如何从无数个潜在基因序列中找到“零件”,快速合成“对的酶”?司同称,依托深圳光明区的合成生物大设施,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力实现大规模构建及筛选。据悉,目前测试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单个样品的处理成本从200元降低到了1元以下。
从概念机到大设施
大设施究竟将带来什么改变?司同告诉记者,“由于生命的高度复杂性,目前还无法进行理性设计,意味着需要海量实验和不断试错。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研究难以满足需求,人们需要一位效率更高且永不疲倦的自动化助手来协助研究。”据悉,深圳于2018年启动筹建大设施,总投资近8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与概算工作。
“目前大设施还在设计和建设中,我的主要工作是细化科学和应用目标,明确大设施要做些什么;设计并优化工艺路线(即怎么做),然后在预算内最大化地去构建一个性能好的大设施。”司同表示。合成生物设施的效率到底有多高?据悉,目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合成生物设施,每天可建造多达1000个特定序列蛋白,每个造价不到3美元,成本仅为人工制造的千分之三。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首个全自动合成生物设施的概念机,正是司同在香槟分校开展博士和博士后研究期间参与研发的。“当时我们的实验需要建一个突变体数据库,大家每天都在筛选突变体,于是就想能不能设计一台设备来帮忙做这件机械化的事,”司同说,“然后就有了合成生物大设施的第一台概念机。”此后,这台概念机的模式复制到了全球多个实验室。此次深圳的合成生物大设施,规模将是概念机的30倍以上,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未来我们将探索合成动物和植物。”司同表示。(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