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自2012年挂钩帮扶会泽县以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依靠科技的力量,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为会泽县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把脉,把科技送到群众心坎上。“最强大脑”科技扶贫力量正助推着会泽万亩特色产业大步向前,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初夏时节,乌蒙大地生意盎然。走进者海镇拖茨村的万亩松林,温润舒适,微风拂过,阵阵松涛声伴着缕缕松香,林下有机三七已长出绿色的掌状复叶,百余名工人正忙着除草施肥。全县10万亩燕麦麦穗低头、16万亩辣椒有序移栽,竹园村5000亩果园花谢结果……乌蒙山中,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加强管护
者海镇拖茨村林下有机三七已长出绿色的掌状复叶
有机三七在会泽“落地开花”。“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是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立足会泽独特的林业资源禀赋研发试种的。”会泽林下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向我们介绍林下三七种植情况,项目利用林下荫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质,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满足市场对生态环保中药材产品的需求,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把中药材种植放归山野,提高林下有机三七品质,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在种植基地,张洪带领我们观看林下有机三七生长环境。“林下有机三七非常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 ,我们严格遵守朱有勇院士制定的‘三防两不准’原则,即防火、防水、防盗,不准使用1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同时,利用物理粘虫板和性诱剂等措施防治害虫,只为种植出高品质三七。”张洪说。会泽林下有机三七的试验示范种植项目由朱有勇院士亲自指导,2019年试验种植部分生长情况良好,存苗率达90%以上。今年示范种植200亩,预计每亩产值可达20万元,下步还将扩大到2万亩。朱有勇院士真正用实际行动将科研论文写在了乌蒙大地脱贫攻坚主战场。
燕麦新品种实现产量翻5倍。会泽县地处乌蒙山腹地,燕麦是高寒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品种退化严重、种植方式落后、中耕管理粗放,亩产量只有50公斤左右,加之缺乏精深加工,虽然原材料品质好,但效益十分低下。2018年初,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在大桥乡引进3个燕麦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同年10月,又引进燕麦新品种白燕系列、香燕系列和坝莜系列等13个新品种开展夏播马铃薯与优质高产燕麦和饲用燕麦轮作试验示范。在此期间,云南农科院专家团队多次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指导和实地测产。经测产,三个试验品种籽粒产量分别为每亩367、312和277公斤,饲草燕麦品种收获燕麦干草产量每亩1249公斤,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为大田推广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会泽县燕麦种植前景广阔,建议重点在提质增产、增效上下功夫,筛选更好更优品种,精耕细作,规范种植管理,采用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探索成熟种植模式。”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孙启忠说。今年,该县在大桥、马路、驾车等乡镇已经推广种植燕麦10万亩。
辣椒提质增效富农家
乐业是会泽县辣椒种植大镇,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结合气候特点,已把辣椒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连片规划、分散种植的方式,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在乐业辣椒试验示范基地,工人正忙着把苗池里的辣椒苗有序地搬到运输车上,准备运到各片区,发给农户移栽。村民叶正高正在地里忙着覆盖地膜、浇水,他家是村里的辣椒种植老户,说起辣椒种植,今年65岁的叶正高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我种辣椒已有30余个年头,包谷、洋芋几乎没种,经济来源主要靠辣椒,去年种了5亩多辣椒,卖了2万多块钱。今年又租了村里一家的土地,种了20多亩新品种,预计可实现8万元的收入。”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亲自到乐业镇辣椒产业基地示范指导,开展辣椒提质增效研究,引进新品种辣椒64个,指导建立辣椒水漂育苗基地5个80亩,推广示范面积3000亩,为全县16万亩辣椒种植户实现产值6亿元。
苹果从滞销到愁种不愁卖
汽车沿着金钟街道竹园村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车窗两旁都是果实满枝的苹果树。竹园村种植苹果5000亩,产量达1万吨,主要是“富士”“秦冠”等老品种。2017年,中国工程院驻村扶贫干部马守磊刚上任就遇到了竹园村苹果滞销的难题。他通过各种途径,在网上展开竹园村苹果公益众筹,工程院机关的同志自愿自发购买,社会爱心人士予以支持,短短十天的时间,帮助果农筹资5.5万元,卖出滞销苹果一百多吨。
今年这样卖了,以后呢?马守磊邀请束怀瑞院士设在云南省农科院的工作站研究员马钧对该村苹果产业发展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对“秦冠”等老品种进行分阶段改良,协调中国工程院提供富有竞争力且适合在滇东北高原生长的“华硕”等5个新品种,为金钟街道竹园村改造2500亩低产果园并设计建设会泽现代水果种植示范园30亩,帮助竹园村342户1217人增收致富。果农李开兵开心地说:“通过品种改良、专家培训,我们的种植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市场还不错,只愁种不愁卖了。”马守磊充分利用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优势,不断引入外部资源。在他的不断努力下,陆续邀请了学界泰斗陈剑平、黄璐琦、彭金辉、刘人怀、束怀瑞、程泰宁等6位院士担任竹园村发展顾问。依托院士资源,全力发展产业链,形成了“6院士+4单位+10专家”的立体科技支撑体系,不仅为竹园村的果园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为会泽乃至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资源保障。(尹永权 刘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