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市贸

食品小作坊整治: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

2019-12-24 10:28来源:中国台州网编辑:李亿珊
摘要:食品小作坊一直以来是食品安全问题整顿的难点和关注点,其违法行为难发现、难打击、难整改,导致食品安全整治处于循环往复状态,是食品安全监管重中之重;因此,捍卫群众“舌尖上的美味”,要坚决啃下难啃的“骨头”。

  

小作坊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承载着特色食品的传统工艺,但提及小作坊,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脏乱差、低小散”。

事实上,由于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蜗居”在街头巷尾,且经常“打游击”,其违法行为难发现、难打击、难整改,导致治理工作处于循环往复的状态,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块不得不啃下的”硬骨头“。

食品安全存风险

11月12日,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销毁18吨查封的不合格豆面。

“这些豆面产自外地的小作坊,非法添加了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着色剂,在流入市场前被我们查获。”临海市监局食品生产科科长王骏说。其中,在邵家渡查获非法添加色素的2万斤豆面,当事人谢某曾到过加工实地,在明知非法添加色素的情况下,依旧购进销售,货值12.78万元,最后罚没豆面2万斤,并处罚款38万元。

据了解,外地豆面是非法添加色素的问题,而本地的豆面主要是明矾超标和查出阴离子洗涤剂的问题。

天台县林南食品加工厂的老板林旦说,豆面加工过程中会粘连一起,放到加了油和洗洁精的水里就会分离。此前,她做豆面是用洗洁精分离的,自己家人也在吃。“家里洗碗也用洗洁精,用水冲了,不就干净了吗?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没问题,直到市监部门培训后才知道,豆面上还是会残留阴离子。现在我们上了新技术,用冷冻分离。”

“临海豆面因其传统的生产工艺,不存在阴离子洗涤剂的问题,查出的部分明矾超标的情况,是因为加工户购进的原材料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明矾,而加工户在加工过程中仅凭自己感官感受随意添加,才导致明矾超标。”王骏说。

“很多小作坊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卫生意识不强,所以提起小作坊,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脏乱差。”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处长林莉说,小作坊的生产场地通常和日常生活场地一起,狭小且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周边环境脏乱差。此外,原料储存不规范,基本来源于农贸市场,无购进记录,使用剂量无法保证符合要求。加之小作坊的业主基本上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仅凭自己的经验加工操作,谈不上按标准生产,所以很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隐患大

由于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但很多食品小作坊都是在自家生产加工,没有污水处理排污管道,导致环境污染不小。

黄岩市监局食品生产处处长王帆说,高桥街道米面小作坊原先有30多户,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黑发臭。

温岭市监局松门分局局长仇曙林说,当地干制鱼制品小作坊非常多,单水产批发市场附近就有200多户。由于生产场地的限制,多数小作坊都在自己家里加工,有些甚至直接在自家卫生间剖鱼,因为没有排污管道,小作坊就将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管道或河道里。

“临海江南街道章家溪村年糕小作坊除了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问题。”临海市监局江南所所长朱庆虎说,章家溪村的年糕小作坊原先有10多家,基本上是在家中的地下室加工。锅炉用煤烧,没有添置或增设有效的排烟管道和设备,加之地下室没有窗户等通风口,极易发生中毒和爆炸。“前期排摸时,现场烟雾缭绕,看都看不清。一旦发生中毒和爆炸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白酒制作是高危行业,除了食品安全事故较多之外,酒精本身就是危险源,所以多年来白酒一直被列入负面清单,不允许小作坊加工。直到2018年底才许可白酒小作坊。”天台市监局食品生产科工作人员梅景峰说,经规整的白酒小作坊必须要配备相关的防爆设施。

难发现导致难打击

由于人员少、操作简单,很容易在短期内就形成生产力,冒出一个新的小作坊,加之流动性强,开停频繁,这就导致监管部门对此类小作坊难发现、难打击。

“一开始,监管人员到水南村,村民处处设防,没人愿意给我们牵线搭桥,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加工点。好不容易约了两三户豆面小作坊业主,到了约定时间,个个说自己不在家。”谈起对天台水南豆面小作坊的集中整治,天台市监局城南所所长俞威锋连连说“难”,“后来约谈三四十家小作坊,到场的只有11个人。大家都各说各的,对于我们的指导及宣讲,压根听不进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据了解,每年10月份进入白酒旺销期后,天台就进入了白酒投诉高峰期,这些投诉有来自正规酒厂对非法经营小作坊的投诉,也有民众对白酒小作坊乱排放污染环境的投诉。“但很难抓到证据,小作坊业主都说是酿给自己喝的,不卖的,现场也没有销售台账等,以至于我们无从打击。”天台市监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庞华强说。

场地难找难整改

临海市小作坊难整改,原因很多,市监部门表示,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场地有限,无法进行原地改造。

据了解,临海东塍镇桐桥村的豆面小作坊整治推进了五六年,直到今年,8户小作坊才搬进豆面集聚区内。临海市豆面产业农合联的负责人林引亮介绍,该园区是桐桥村为解决豆面加工产生的污染问题,拿出土地并出资建造的,一共花了800万元。

与此类似的还有温岭松门镇的鱼鲞小作坊和黄岩高桥米面加工园区。温岭当地政府拿出了171亩的土地,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67户小作坊业主投资1.5亿元,陆续迁进苍山门塘干制水产品加工园区。黄岩区从2016年开始,累积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了10000多平方米的米面加工园区,这才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走访中,多地的小作坊业主反映,他们也想整改,奈何找不到合适场所。“实在找不到了,只能先原地整改,或几户合在一起寻找场地再整改。”俞威锋说,水南村有三户小作坊业主就尝试在一户拥有较大场地的人家中改造,大家共同投资,购置新设备,重新规划布局,目前正在整改中。“但多数小作坊还没有找到场地,总共10来平方米的加工场所,根本无法合理布局,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

虽然小作坊的问题不少,而且难发现、难打击、难整治,“但毕竟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就算再难啃的骨头,我们也要把它拿下。”对此,市监管部门表示。(章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