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轻扭水龙头用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背水。对于威宁自治县的村民来说,这,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11月29日,在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文炉村见到杨小海老人时,他正准备接水做饭。
端起一个红盆,轻轻拧开龙头,水流哗哗应声而出,杨小海露出灿烂的笑容。他朗声说道:“水龙头安在家门口,随时开随时用,方便极了。”
能感受得到,听着水声,对于老人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因为能喝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是海拉镇村民多年来的期望。
生于大山,背水,是威宁农村以往岁月里绕不开的话题。
杨小海回忆,过去用水,接水的山坡隔得远,走过去要一个多小时,等水又要一个多小时,出去背一趟水要半天时间。
水源地离得远,背水费时又费力,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威宁很多村民尝试多种方式,或买来大陶罐,或修建水窖,唯一的目的,就是用来储水。
在威宁的龙场镇,村民过去常用的储水方式,就是引房顶水。一根水管,一头连着水窖,一头接在房顶,将房顶水引下储存在水窖中,再在方便取水的地方留一个龙头,靠天用水。
水来之不易,用水就很节约,用当地的话说就是“扣扣索索”。一盆水淘米洗菜喂牲口,剩下的还要打扫卫生做保洁。
决战脱贫攻坚,改变落后面貌的契机来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力确保辖区所有农村人口达到饮水安全标准,成为威宁决战的重中之重。
为此,自2014年以来,该县谋划实施分散式、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12处,投资9.05亿元,解决农村127.5231万人、学校16.6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与贵州水投水务集团威宁乡镇供水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工程34处,全面巩固提升68.9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为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远效益,威宁各乡镇(街道)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紧盯“建、管、养”相结合的目标,多措并举,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从挑起两只水桶一路颠簸取水,到如今家门口轻扭水龙头用水,一根根埋于地下的水管跨过绵延群山,引来水源,润泽千家万户。
户户引来自来水,人人脸上展笑颜。
清清水流不仅改变威宁群众用水难题,也成为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唐爱梅 叶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