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餐饮

湖南多项美食登上国家非遗榜

2021-06-11 15:58:34来源:潇湘晨报编辑:邢丹
摘要: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名录共185项,湖南新添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苗绣、剪纸、端午节龙船习俗、南岳庙会等。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一公布,细致的网友会发现平日里爱吃的吃食都成了非遗。

螺蛳粉、川菜、沙县小吃、桂林米粉、臭豆腐……在吃货眼里,名录上全是自己爱吃的。其实,民间文化传说、艺术技艺也拥有了姓名。

看到名录后,有网友提出疑问,以后吃饭算不算是帮助国家传承非遗呢?

你以为果脯蜜饯、黄茶、火宫殿臭豆腐都只是吃食吗?不,它们的制作技艺已晋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名录共185项,湖南新添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苗绣、剪纸、端午节龙船习俗、南岳庙会等。

巫家拳: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抓捕扒手

此次国家非遗项目名录的公布,最让人关注的无非是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川菜等这些吃食。实际上,吃的只是一部分,强身健体的巫家拳、岩鹰拳也拥有了姓名。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潭市申报的巫家拳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成为继唢呐艺术(青山唢呐)后的湘潭第二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如果认为练武的作用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话,说明你对巫家拳还不够了解。有媒体报道过,81岁老人练巫家拳70多年,一年曾抓108个小偷。当时他是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相当于现在的巡警,每天便衣上街巡逻,让他有了一套如何辨认扒手的经验。“扒手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神,一般会穿布鞋或者拖鞋,不会空手行窃,手上会拿张报纸或搭件衣服做掩护。”

巫家拳主要流传于湘潭所在的湘中地区,湘东、湘北也有流传。它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其拳架紧凑,刚劲不外露,势势相连,环环相扣。第六代传承人颜亮鸣不断创新和发扬巫家拳,2014年,创编《巫家拳操》,将巫家拳融入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推广至青少年群体的课间操和体育课。还在贺龙体育场开设巫家拳传习所、全民“巫家拳”健身运动等,让更多中老年人感受到了巫家拳的魅力。不单是老年人,年轻人也赶快安排上。

老司城传说:让人魂牵梦绕的湘西故梦

传说顾名思义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著名歌唱家韩磊曾一展歌喉唱响恢宏大气的《老司城》,“土王宫畔,一湾水波,流不尽土司人的神奇传说。”

老司城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发祥之地,是土家族历史文明的总汇,它不仅具有物质特性,更具有精神特性。传闻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的记载。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林木、河流、洞穴、墓葬于一体,2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分布着贵族区、衙署区、墓葬区等6大功能区;人文景观以古朴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在艺术与观赏性上最为突出的便是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特征,有较强的观赏和美学价值,是民族文化直接而重要的载体。

老司城具备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让无数人魂牵梦绕,并为之付出努力。甚至有人用实际行动记载着自己对老司城的记忆,他曾说过:“老司城这个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的命根子,是我忘不了,是我一生最眷恋,最牵挂的故乡。”

黄茶制作技艺:十几道工序制成“金镶玉”

一提到湖南,就会想到茶颜悦色,虽然都是“茶”,但是这次入围国家非遗项目名录的,此茶非彼茶。

君山银针属于黄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且知名度广。

君山银针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特有工序——“闷黄”。

将杀青或揉捻或初烘后的茶叶趁热堆积,茶坯在湿热闷蒸的作用下,叶绿素被破坏而产生变化,成品茶叶呈黄或绿色,使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及易挥发的物质增加,茶叶滋味甜醇,香气浓郁。因此,汤色呈杏黄色或淡黄色,故名闷黄。

故黑茶能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病,那黄茶则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火宫殿臭豆腐:不吃一碗等于白来趟长沙

火爆全网的“网红”城市长沙,不仅吃货多,美食也多。火宫殿臭豆腐上榜非遗,长沙人不谦虚地说,意料之中。有网友说,吃臭豆腐的快乐都是“国家级”。

臭豆腐,是长沙一道古老美食。制作年代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长沙府湘阴县姜氏世代制作豆腐,深受当地人喜爱。其中酱腌豆腐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偶尔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黑变臭。为保持店家声誉,姜老板只好忍痛倒掉。一次,又有一坛酱腌豆腐因久置发臭,姜老板执意倒掉,老板娘却偷偷留下几片。几经试验,后将其用茶油炸制,一股异香飘满室内,引得大家都来围观尝味。后经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制作出远近闻名的“臭豆腐”。

清朝同治年间,姜老板的后人进入火宫殿,将臭豆腐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臭豆腐“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他食卤以香自诩。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有点中国人“内圣外王”的哲学。

如今的长沙街头,臭豆腐店铺和摊位到处可见。食客们说:不吃上一碗销魂臭豆腐,等于白来一趟长沙。(王欢)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