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等“三小”门店贴近群众,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三小”门店经营户卫生观念淡薄、缺乏公共健康安全意识,一直以来,其监管都是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自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龙安区深入贯彻落实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精神,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无证照门店、不合格门店、有证照但实际已无经营活动的“僵尸门店”进行地毯式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不留盲区与死角,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进行清理整治。
截至目前,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执法车辆400余辆次,对辖区内20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店、餐饮店进行摸排检查,排查出“僵尸门店”200余家,并全部提醒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源头治理 提档升级
5月27日,在龙安区马投涧镇一家小作坊内,老板郜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店内的“三防”设施不达标,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指导他改进店内排烟、排水及“三防”设施,经整改,现在小作坊已经达到标准。
为进一步从源头规范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确保食品市场质量安全,该区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对监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将小作坊日常检查、行政处罚、抽检不合格后处理等监管情况随时入档并录入河南省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该区对所有小作坊实行6S标准化管理,打造示范食品加工作坊18家;对无证照作坊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截至目前,该区共下令整改5家,取缔13家。
“这次整改对于我们是一次改善经营环境的机会。”小作坊老板郜先生说,多亏执法人员的细心指导,现在自家店面变得更加美观整洁。
明确标准 规范管理
“我局于5月12日组织执法人员以及餐饮单位负责人90余人到汤阴县观摩学习,查找差距和不足,为下一步整改明确方向。我们先后对500余人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该区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创建不少于5户示范店,所长亲自抓,分包到人,做到经营主体持证合法经营、从业人员符合行业管理要求、门店内外环境干净卫生、设施设备配套完善高效、食材来源存储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履行严格程序、环保控制规范高效管用、网络外卖符合安全标准八项要求。
针对基础弱、大面积整治效果差等问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分区域提升、各个突破的措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们经营户进行了培训,指导我们整修地面,购置冷藏柜和‘三防’设施,还帮助我们对厨房进行了搬家式大清理、大扫除。现在,店里卫生更干净了,来买肉的顾客说环境更好了。”在一家肉店,老板刘女士笑着说。
严格筛查 强化监督
“我们每天要检测50余批次蔬菜、肉、干货等,抽检结果会及时进行公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刘海波告诉记者,通过开展食品快检,充分发挥全区商超、农贸市场快检室的功能和作用,及时筛查问题食品,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场,为全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安全哨”作用。
为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标准,划出食品安全红线,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不间断督导整改,提高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该局不断完善接诉处理机制,安排专人负责12315投诉举报平台,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群众的投诉举报得到快速高效落实。
通过整治,龙安区“三小”门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下一步,该区将着力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王箫 赵玲玲)